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消除隔阂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30 12:57:25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每一代人都有一些特定的时代记忆。对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饰演日本影片《追捕》中男主角的影星高仓健是他们共同的记忆,但这一记忆似乎既深刻,又有些模糊;既不是那种新近的感觉,又不是那种很久远的感觉。

    依然是高仓健

资料图片:《追捕》中的硬汉高仓健

    记得看《追捕》那年我还在上中学,当地驻军部队在营房附近的山脚下放映这部电影。晚上萤火虫很多,一闪一闪地宛如天上的星星,不时还有蝙蝠飞来,把影子投在银幕上。除了高仓健扮演的"杜丘"和中野良子扮演的"真由美"外,日本的高度现代化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无论是建筑物、街道,还是人们的衣着和行为举止,都让我眼界大开。那是我第一次看日本电影,后来才知道,《追捕》也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引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片。很快,代表着"高品质"的日本产品便源源不断地涌进国门。

    今天再看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中的高仓健,依然是那样沉稳、刚毅、富有魅力,那身衣着也让人觉得有些熟悉,但他却温情了许多,不再那么冷峻和沉默寡言,当然也不再年轻,他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

    从看《追捕》到看《千里走单骑》,也就20几年时间,但却恍若隔世,颇有沧海桑田之感。中国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信很难再有过去那种看露天电影时的"壮观"场面了。上世纪80年代很流行的"三洋"牌录音机,很多年前就不见了踪迹。在各种家用电器里,能在市场上保持垄断地位的日本产品已经很少了。"东芝"、"日立"这些品牌已不再引起我们的注意,马路上的"丰田"、"三菱"混在形形色色的大车小车之间也是毫不起眼。高仓健还是高仓健,但主演的《千里走单骑》已不再是日本电影,而是典型的张艺谋电影。影片的主线虽是一对日本父子的情感故事,但总体来说,更多反映的则是今天中国的一些社会状况。

    联想到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评论家们的一大错误在于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家该做什么,但如果提出"艺术家想做什么"或者"艺术家不得不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正确得多。我不是文艺评论家,没有能力评价《千里走单骑》这部片子的艺术性,但我觉得高仓健在影片中很完美地表达了隔阂所带来的痛苦。他扮演的高田老先生与儿子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后来儿子得了绝症,为了完成儿子的一个心愿,高田先生只身来到中国,但文化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又导致了新的隔阂。他百般努力,但直到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了。

    这令我不自觉地联想到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我们不知道高田先生同儿子之间究竟因什么原因产生了那么大的隔阂,但却知道中日关系近年来为何不顺。百余年来,中日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缠绕。历史是一个连绵、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同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和精神,它们彼此相互激荡碰撞,生成了一些特殊的历史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