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消除隔阂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30 12:57:25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
"使来者得以遂" 高仓健随着《追捕》在1978年进入了中国,使众多中国人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日本。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总体上看中日关系是近代以来最好的阶段,但由于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与做法,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顺,近年来双边政治关系更是降到了一个新的低点,彼此之间的隔阂甚至有趋于加深的倾向,令人忧虑。 历史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东亚早已不再是过去的东亚,中国也早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未来,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将会有更显著的提升,足以同西方世界相匹敌。中国也势必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经济强国。 不过,从《千里走单骑》中我们也看到了另一面的图景:中国的不少地区还很落后,人们虽然淳朴、善良,但心智不开,知识不足。这些都会让我们更清醒一些,多一些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它深深根植于、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孔子这句话所指出的,便是《周易》这部书所深深蕴含并处处辐射出来的忧患意识。 对于忧患意识,以往我们的理解多是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转危为安,运亡于存;二是常存警戒,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说,一方面,在逆境中要坚定信念、振作精神、卧薪尝胆;另一方面,在表面形势"一派大好"的顺境中,更是要"见微知著","思患而豫防之",探寻可能导致"功亏一篑"的蛛丝马迹。 元代名臣郝经在《东师议》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图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于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以遂,则犹难也。"这句话在上述这些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已然"和"未然"之间的关系。"于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一句,思想尤其深刻,可以作为我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以遂",更是显现出极高的境界。 中国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日益呈现出清晰明朗的趋向,我们把未来的十几年称为战略机遇期,并力图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今天所讲的"维护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使来者得以遂"。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