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消除隔阂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30 12:57:25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
中国崛起既是一个命题,也是一个现实。我们可以把中国未来的发展视为一种"已然"的趋势。无论人们怎样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一进程都会继续下去,因为它不是一个暂时的、全新的现象,而是一种深厚的社会历史运动,有着难以抑制的冲动和生命力。 中国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过去5000年的历史中,中国只是在最近的两三个世纪里才逐渐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中国在失去原有优势的同时,也就已经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历史进程。确切地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复兴和奋进的历史进程之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这种奋进逐步上升到理论上的自觉。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中国崛起,是这个进程的一个最新阶段,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真正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进程,其实质是国家实力、国际身份和国际地位乃至世界观的全面跃升。但中国的崛起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力图主宰世界和全球展开反恐斗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充满了许多"未然"因素。在国际层面,经济和政治两个问题天生就缠绕在一起,实质是同一个问题,而且自始至终是全球图景中的首要问题。 不屈不挠地消除隔阂 早在1758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就天才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经济发展的领先者,即率先掌握了贸易和技能的发达国家,它们的成功在欠发达国家引起"骚动"、而这些国家利用其低工资优势起而模仿领先者时,领先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做出反应?休谟指出,领先者将后来者"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他认为,如果发达的先行者能够维持一个开放的贸易制度,就可以从扩大了的市场和贸易中受益。但同时先行者自己必须要保持"勤奋和文明",以应付不可避免的、不断加剧的竞争。 目前的世界正经历多维度的革命,包括贸易制度的巨大变革、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技术的大规模创新与扩散。从东亚、南亚、拉美到东南欧,大批新兴国家具备了吸收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经济具有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只是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潜力也最大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崛起和复兴,究竟会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发达国家究竟会如何应对?是以"本能的反应"来扼杀、还是保持"勤奋与文明"?这些问题多半都是"未然"的。 "使来者得以遂,犹难也"。维护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顺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历史性任务。然而,大国国运的兴衰毕竟是国际政治的结构性变动,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引发全局性震荡。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道路无不充满艰辛与风险,尤其是在崛起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与外部世界的矛盾、摩擦乃至冲突也会升级。今天的中国,已经面临这样的一种局面。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高仓健扮演的高田老先生这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去克服,竭尽全力去消除隔阂。即便不成功,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