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国与非洲这种浪漫的关系,最后仍会结束。”欧洲联盟委员会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专员路易斯·米歇尔(Louis Michel)在1月9日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米歇尔建议中国与欧盟“合作进军非洲”,并打算今年3月访华时向中国提出具体计划,尽管现在他还说自己需要“把思路理清楚”。米歇尔还认为中国与非洲“蜜月即将结束”,因为“非洲精英们已经觉察,中国人利用非洲的一面,并终将做出反应”。
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回应:“中国政府愿与欧盟探讨加强在非洲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但“同时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在探讨加强在非合作时,应该充分尊重和听取非方意见”。
至少在经贸问题上,非洲精英们并不买米歇尔们的账。米歇尔在解读欧非关系时曾表示,非洲最需要欧洲“相互自由贸易”,但非洲各国并不认同——“相互自由贸易”从宗主国时代便存在,非洲却依旧贫困。非洲各国普遍的认识是,期待投资与开发。塞内加尔总统瓦德说,非洲也可以与中国做生意,中国给非洲提供了大量投资以及贷款。
最新的一项与非洲合作的动作是,1月15日,中非基金第一批向非洲项目投资9000多万美元的合作协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首批投资项目涉及电力、建筑材料、矿业开发等工业基础产业和就业促进显著型领域。参与这项合作的中国政府部门包括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该基金首期10亿美元由国开行出资,总额将逐步达到50亿美元。
中非基金投资的项目包括,与中地海外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年产4万吨玻璃项目;与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加纳投资的20万千瓦燃气电厂;与中钢集团合作在津巴布韦投资的铬铁加工生产项目;与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搭建支持非洲的合作平台,投资非洲国家的水泥、玻璃等建材项目。
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希望中国在非洲独享其成。对于非洲大陆施加更多的影响力,远不止于经济领域那么简单。
刚过去的2007年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如果日中两国能够携手开展帮助非洲持续发展,救助贫困的合作,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我希望一定能够实现。”日方姿态甚高,还邀请中方派团参加今年在日本召开的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
日本外交部数据显示,2007年1至11月,日本共向非洲27个国家的48个项目提供援助(不含贷款和债务减免)317.24亿日元(约合2.884亿美元,汇率1:110);日本政府还计划从2008年起的5年内向非洲各国提供总额达2500亿日元(约合167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以援助非洲建设港口及公路网等基础设施。
谁的意识觉醒
作为能源、原材料供应地和最有潜力的待开发市场之一,非洲对于欧盟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从经济的角度而言,非洲越来越不重要。德国与非洲的进出口业务大幅度下降,在非洲国家中,仅南非和尼日利亚还在德国的进出口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国家与德国的贸易几乎为零。
由于自身政治、经济实力的限制,以及非洲巨额死债的阴影,欧盟并无能力、也不愿对非洲做更多实质性投入,而更希望是一种“平等性交换”——欧盟向非洲各国开放市场,减免关税,非洲各国也应对欧盟照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