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BP社报道】索尼与佳能有望实现在与迷你光盘(MD)相同直径--64.8mm的盘片上存储4.7GB数据。索尼2004年1月发表的迷你光盘高密度规格“Hi-MD”中,采用了“DWDD(磁畴壁移动检测)”,这是一种放大细微的标记进行播放的磁畴放大播放技术,同时还使用了全新的记录编码方式。籍此,将记录容量提高到了1GB(本站报道)。光学部分与原来的迷你光盘和CD一样,使用了波长780nm的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与开口数(NA)0.45的物镜。
此次两公司公开的成果中,分别以DVD为基准对光学部分与介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使用DWDD的同时实现了面记录密度的进一步提高。光源使用波长66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器,物镜NA为0.6,随着光学部分的改变,磁盘底板厚度也与DVD一样减小至0.6mm。但光盘没有采用粘合结构,使用的是单层板。采用了在记录轨道的凹槽与凸部同时记录的“岸和沟(Land/Groove)记录方式”。
近几年来,两公司分别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核心技术,而此次的成果“定位于使用红色激光光源开发的成果汇萃”(索尼)。为了探讨投产的可能性,实际嵌入了地址信息等,并已确认可以记录播放MPEG-2影像。另外,开发成果方面,在2004年4月18日~21日举办的光盘国际会议“ODS 2004”上两公司公布了开发过程和测试结果、在5月16日~19日举行的光磁记录国际会议“MORIS 2004”上索尼公布了自己的数据和公司的数据与考察。
用于探讨实用性的盘片共两种。一种是为了实现磁畴壁移动的顺利进行、在轨道与轨道间进行了热处理(Anneal)的盘片;另一种是在凹槽形状上做文章、实现同样效果的盘片。地址信息以S形嵌在凹槽斜面的一侧。使用与Hi-MD类似的调制方式,对记录播放时的功率范围、径向与切向的倾斜余量(Tilt Margin)以及轨道余量等进行测量,确定均在实用范围之内。(记者:新井 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