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1月30日专稿:日本《世界周报》11月28日一期刊登文章,介绍该刊记者在北京参观博物馆的一些观感。文章摘要如下。
想必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很多博物馆。从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到1996年才发掘并建造的“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迹博物馆”,即使粗略算来,北京的博物馆也不下一百家。
笔者来到北京以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巨大的国家,经常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即使仅算北京当地,我去过的此类地方已有三四十家。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要参观这里的大型博物馆,最少也要半天时间。如果到了历史博物馆,去看有关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解说和展品,更会相当辛苦。北京还有很多不同领域的特色博物馆,主题极为丰富,有天文、古建、货币、中医、紫檀、石刻、戏曲、陶瓷、自来水、民俗艺术……还有很多博物馆我都未去过,但听说也都不错,今后亦当一去。
笔者今年还去过一家很少见的博物馆,就是地处北京门头沟区的“宦官博物馆”。这家博物馆静静地坐落于当地小镇一隅,整齐雅致。售票者是一位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儿,大概是售票员的儿子吧。这孩子大概连“宦官”的含义都不甚了了,却在假期里忙不迭地帮大人售票,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一般来说,中国的“博物馆”和“纪念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特别是博物馆,总要强调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要展示一种自豪感,显示在旧中国被部分特权阶级占有的文化遗产已经重归人民所有了。但笔者发现,很多重要的陈列和展示,会把学术上的系统性和考证等等混杂起来,只给出一个“说明”。此外,很多文物的保存状态相当恶劣。
大约15年前,我在乌鲁木齐看了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干尸。这具干尸仅由一个粗陋的展柜收纳,所处的房间既十分阴暗,又不能调节温湿。还有一次,我在东北的某家博物馆看到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展箱,但是里面放的却是复制品。据说这是因为文物原品极为珍贵,所以被藏在仓库里,不予展出。
最近,我参观了去年建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这家博物馆地处北京主干道长安街的西延长线———复兴门外大街。据说是由北京市投资15亿元修建的。博物馆面积巨大,地上5层,地下1层。笔者去参观时,原计划用半天时间,结果发现根本不够。如果要逛得悠闲,再偶尔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下,恐怕得花两天时间。博物馆的地下层有书店、茶馆、年画店、土特产店和京剧脸谱体验室等设施,显示出相当的商业头脑。
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博物馆都被指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可以免费参观。说起“爱国主义教育”,以前我会想到反日教育和国防教育,今天看到这种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展被指定为爱国教育的对象,我稍许有些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