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方会谈机制启动以来,王毅就被推到万人瞩目的聚光灯下。这次他走马上任驻日大使,更令日本媒体关注。日本最大的通讯社早在6月就发布消息,并连续发表多篇分析文章。不仅是日本媒体,中国的媒体对王毅也不吝赞美之辞,对他的东瀛赴任充满着期待。的确,王毅作为中国新一代外交官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外交战线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他在六方会谈上的精彩出镜,赢得国际社会满堂喝彩。将这样一位形象良好的日本通推向中日外交的最前线,这是中国方面走出的一步妙棋。
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的中日两国媒体,对王毅抱有的期望值太高,远远超越了王毅的工作范围,这对王毅个人而言,无形中平添了许多精神压力。
日本推崇王毅,寄希望于王毅,这固然与王毅频繁亮相六方会谈,包括他流畅的日语、良好的个人形象等有密切关联。但仔细深究其潜台词,日本方面对王毅出使日本的解读,很有问题。王毅上任一星期内,拜访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向天皇递交国书等等,这些作为大使份内的事,日本方面却给予不同寻常的评价。日本外务省的官员甚至评论说,王毅的迅速行动说明他急于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在这里,日方明显将中日政治关系停滞的责任推向中国,而将王毅看作是中国伸向日本的橄榄枝,是中日关系改善的某种风向标,在这个层面上,王毅在某些日本人眼里成为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人物。中国媒体推崇王毅,除了其年轻有为和具有灵活性之外,对王毅有恩于日本以及王毅与日本高层之间拥有特殊交流渠道等抱有期望,相信王毅会利用这些优势打开局面,再铸辉煌。
诚然,王毅现在作为协调中日关系的直接责任者,他拥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毅是临危授命,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将突破中日关系僵局的美好愿望全部寄托于王毅身上,这就有点不合情理了。王毅作为中国一名副部级干部,是对日具体政策的执行者而非政策的决策者。中日关系的现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交织着两国间现实政治、历史恩怨、综合国力竞争等相当复杂的因素。靠王毅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王毅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他不能决定这个舞台的主导气氛,相反,是这个舞台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工作的进展和成就。
目前的状况是,日本在对自己应负的责任不作反思的前提下,盲目乐观地将改善中日关系的高帽子递给王毅,这肯定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做法了。事实上,王毅这次东瀛赴任,并没有日本有些媒体分析的那样玄。武大伟大使去年年底任期已满,因当时王毅忙于六方会谈的工作,故一拖再拖,这次的大使交接,没有任何唐突之处,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外交部人事变动。另外,以外交部副部长头衔出任驻日大使,这也不是没有先例,上世纪90年代驻日大使徐敦信,就是副部级头衔。
至于“感恩说”与“管道说”,对熟悉现代政治的人来说,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王毅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立下汗马功劳,日本念及这一点,可能会给新官上任的他一点面子。这种算计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有一席之地,但在现实政治交涉中,一旦涉及国家利益的原则问题,就很难行得通。王毅与日本高层有特殊交流渠道,但事实上,胡耀邦与中曾根康弘、曾庆红与野中广务、武大伟与福田康夫等等,中日之间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并非王毅一家专卖,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在一些微妙的时刻会成为相对有用的润滑剂,但国与国的交往,最终还是要依靠正式的交流渠道,对于这一点,应抱有清醒的认识。
王毅是清醒的,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他在上任时表示,“恪守职守,报国为民,开拓进取,不辱使命”。
具体地说,他将遵照中央制定的对日方针政策,积极地、广泛地与日本各界接触。王毅在这个舞台上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有理由对他抱以热望,但需要指出的是,王毅是人不是神,不能无限拔高王毅在解决中日关系问题上的影响力。为了王毅更出色、更完美地开展工作,请给王毅松松绑、减减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