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4月21日电 听说了大连正在进行老城区拆迁改造,一位日本老人匆匆搭上了飞往大连的飞机,他为何而来?
细咂18年味道
夕阳在天边依然绽放着它的美丽,一架从日本飞来的客机在大连机场稳稳停落,飞机上走下来一位叫清水康雄的老人,这已经是他多少次踏上这块他热爱又留恋的土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这一次,他的心情有些复杂。一辆本田轿车把他带到位于中山路边的割烹清水日本料理店。 不错,他就是这家大连街第一家中日合资日本料理店的副董事长。从1985年在这里开下这家店算起,清水先生已与大连打交道18了,而今这里就要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成为历史。
清水先生围着这座小楼一圈又一圈地转着,脑子里闪过的是一个又一个这家料理店绾接起的他与大连人、与大连餐饮业发展的故事。
池田大作对我说:在大连办日本料理店,只许成功!于是,我就把它当作一个会长政治任务来完成,来为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做点事 。
说来话长,大连割烹清水日本料理店,还真有点“来头”。 1979年,被誉为和平使者的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访华,作为学会会员,清水康雄当时是随行人员之一。在池田大作与当时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会面时,廖会长曾提议说:“现在有1000年,被誉为和平使者的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访华,作为学会会员,清水康雄当时是随行人员之一。在池田大作与当时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会面时,廖会长曾提议说:“现在有1000多位日本商社和使馆人员住在北京,而北京还没有一家正宗的日本料理店,这里很需要一个日本料理店,所以你们一定要在北京做一个日本料理店。”池田大作当即表示赞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清水康雄的头上。
话分两头,1979月,清水先生一行三人与到日本接受过半年培训的7位中国厨师一道,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开起了中国第一家日本料理店——割烹白云。池田会长对到中国工作的清水等人的要求是“义务奉献”,只给生活费,三个月内不开工资,并要求一定要做好,因为“事关中日友谊大事”。 1979年清水先生接到任务后,在筹备建店时第一次来到了大连考察海产品市场,准备日后开店时从大连采购新鲜的海产品,因为日本料理的主料即是新鲜的鱼虾。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流还没像今天这畅通,所以北京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新鲜的海产品。也就在那时,清水先生与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现辽渔集团)有了第一次接触。
大连的环境、大连的人、大连丰富的海产品也给清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谓的缘分,有时不过就是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了感情后所产生的一种必然联系。清水与大连就是这样。 北京店成功后,在一周年庆典时,中日友协的一个副会长,带着他们到上海、苏州、内蒙古等地考察了一番,其中包括大连。回到北京后,当时中国友协名誉会长王震对清水先生说:东北的大连1985年就要开放了,你应该到那里去做点事情。你到那里去做个日本料理店怎么样?
清水心头一阵惊喜,他乐得像个孩子似地说,好啊好啊。回国将王震会长的提议汇报给池田大作先生后,池田大作先生还是一样的口气:“干可以,但必需要成功。没有中国就没有日本,日本的文化都是从中国演变而来的。日本的军队曾在中国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我们应想法去弥补,我们应想着为中国人做点事,中日人民应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尽管会长的要求很高,清水先生还是乐不可支。但创价学会的其它人则认为清水先生“脑子出了毛病”,因为在中国做生意在当时很难看到什么赚钱的前景。创价学会掌管财政大权的一位专务动员他说,你要开日本料理店可以到美国去,连投资都不用你拿,只出技术和人就行,美国人有钱,所以也好赚钱。但清水先生认定了大连,对专务连连摇头。专务很生气地对他说:“如果你要固执已见,那你就自己投资好了,学会不会投一分钱。”
就这样,清水先生自己投资与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合作还是把店开在了大连,双方合资成立的公司叫大连清水有限公司。餐馆选址大连西岗区拥警街二号。在合资双方选址时大连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也是清水先生与大连之间的联系人,他为清水先生在大连投资、做生意出了不提供了不少帮助,也出了不少好主意。“这是我个人与辽渔集团合资做的事,但是我做这件事时却是受命于我的组织上,像政治任务一样,所以我当时并没有把盈利多少利润作为我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出于对大连这个像家一样的地方的热爱。大连的人对我也太好了。这一切都促使我去尽力做好这件事。”回忆起往事,清水先生依然很激动。
薄熙来市长去日本招商做大连的情况介绍时,用录像带把割烹清水的大广告牌子都拍上去了,他对日本商界人士说:“你们可以安心地去做,因为这里能解决你们吃饭的问题。”
在今天大连街头日餐馆林立的情况下,我们眼中的割烹清水可能与众多的日本料理店一样,不过就是可以让在大连工作和学习的日本人、让喜欢日餐的中国客人吃到正宗的日本料理的一个酒店而已。 但在1992年时,大连市长薄熙来去日本招商时,却是把割烹清水作为大连投资软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做了介绍的。他带到日本的录相带把割烹清水的大广告牌子拍了上去,他对日本商界人士说:“你们可以安心地到大连去做事,因为这里能解决你们吃饭的问题。”
而当时,为了这个日餐馆,清水先生与辽渔集团派到料理店工作的人员所付出的艰辛与承受的精神上的压力是今天开日餐馆的人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前三年,他们度日艰难。因为当时国内做日餐的原料缺乏,全都依赖进口,加大了成本。并且当时除了日本人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客人来就餐,那时的大连人还没有吃生鱼的习惯,对人们传说的“日餐店里专吃生鱼”表示出了极大的不理解。所以料理店一直是入不敷出,日子很不好过。很多日本朋友对清水先生说:“既然这么难就不要干了吧,做那个赔本的买卖干什么?”清水的回答却是:“既然我与会长有过约定,那我一定要把它做成功,即使那是我个人投资。我不能打退堂鼓当逃兵。我与辽渔集团的董事长张毅先生一直相处融洽,所以相信这个日餐馆的好日子一定会到来。”
就在割烹清水经营到第三年时,中国出现了“六·四”事件。很多在北京工作的日本人的家眷从北京来到大连,转道回日本,这些人一天三顿都在割烹清水吃饭。一向好善乐施的清水当时不仅特地给孩子们做些小点心,每顿还免费给大人们做道菜。所以这些夫人回国以后就与他们的丈夫讲:“大连有一个很了不得的日本料理,味道很纯正。” 于是日后这靠这些夫人的口头传播,把很多日本人吸引到了大连来投资。而且,很多在大连割烹清水吃过饭的在北京工作的日本人也对清水说:“我们北京没有新鲜的海产品,能不能给我们从大连发一些过去来?”就这样,这个合资企业又做起了海产品的贸易,定期送海产品到北京的日本料理店和北京日本人居住区。这部分收入利润不小,公司就用这部分收入来弥补料理店的收入不足问题。料理店从此出现了新局面,到1992年时,割烹清水在大连发展到了四家店,有了知名度。到1997年时,割烹清水在大连发展到了四家店,有了知名度,这个日餐馆果然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注重健康饮食的大量中国客人开始接授以营养丰富为特点的日式餐饮。
“清水老头教会了我们鉴别鱼的知识、做海产品生意的技巧。最难忘的还是他穿着水靴在市场上与挑鱼与我们讨价还价的样子、坐在割烹清水里与我们对饮时的情景。”
清水先生回忆说:“1987年我在大连做日餐馆时,大连的海产品便宜得令人吃惊。当时人们把河豚鱼及大量的海胆倒掉,看了真叫人心疼。” 为了把餐馆做好,清水先生一向都是亲自到市场采购。清晨四五点钟他就要起床,穿上水靴,到荣盛市场采购。他与中国顾客一样与鱼贩们讨价还价。但他与其它顾客不同的是,每当看到鱼贩们不懂得怎么样拿鱼、怎么样在箱子内装冰鲜的海产品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上前教他们。久而久之,他与一些鱼贩们成了朋友,鱼贩们也很喜欢这个和蔼的清水老头。鱼贩们开始送货上门。有时赶上清水先生不忙,清水先生就会招呼这些老朋友喝点小酒,把盏闲聊做水产品生意的知识。在清水先生的培养下,很多人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做水产品生意的行家,有的还以此发家,把生意伸展到其它领域,现在成了大老板。
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当年是为清水送过鱼现在已在经营房地产的陈先生,向他提起割烹清水的清水老人,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地说:“清水老头教会了我们鉴别鱼的知识、做海产品生意的技巧。最难忘的还是他穿着水靴在市场上挑鱼与我们讨价还价的样子、坐在割烹清水里与我们对饮时的情景。”
“那么多年都坚持下来了,眼下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们一定要再选个好地址把割烹清水做得更好。”
53岁开始往反于大连与日本之间做这个日本料理店, 今年清水先生已经71岁了。“每一次来大连我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高兴,大连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相似,现在也越来越开放了,我是越来越喜欢大连了。”说这话时,清水先生一脸笑容。 不过据说,当他听到由于大连在进行老城区改造、割烹清水这栋老房子要拆迁时还是吃了一惊,“甚至痛苦得不得了”,因为那里积淀了他18年的感情。但他却从容地对中方的经营者说:“我们得支持大连市政府的决定,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那么多年的艰难时日都坚持过来了,眼下这点困难不算什么,等着我,我去与你们一道再选个好地址,我们还要把割烹清水做得更好。让它成为大连永远的品牌。”
4月20,大连的第一家中日合资餐饮企业——割烹清水日本料理店就将在大连的旧城改造中完成它前1818年的经营历史,同时又在原址附近重新选址,将继续见证大连餐饮业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