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曾逼着全世界去正视这么一个事实:人不是上帝按着自己的模样创造的,他只不过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高等动物。'高等动物'的定义有两层含义:一.人首先是动物,他不可避免地具有跟其他哺乳类动物并无二致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所谓的人有'兽性'的一面;二.人又不能等同于动物,因为他有思想,而且他更多的是用思想而不是本能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当本能与思想相冲突的时候,思想总是能占上风的。因此,人类才能建立起一个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的群体称之为'社会',并依靠道德和法律的维系运转至今。
但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只是暂时被道德和法律压制住了,它并没有消失,它也永远不会消失。这种潜在的欲望经常蠢蠢欲动,要求寻找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管制的途径去发泄,特别是当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种由文明社会所给予的关于道德和责任的压力的时候,从文明社会叛逃、恢复野性的冲动就会相应地变得强烈,人则变得迫切地需要对本能欲望的满足。宏观如越来越强调个性、不惜颠覆已有规范的整个人类社会,微观如进入二十世纪后,内容由以政治为主向以生活为主转变的漫画创作,都可以用由于现代社会给予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就变得越来越需要关注自身而不是团体,越来越需要寻找途径发泄欲望来解释。
假若我以上的论述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要解释为什么日本的漫画事业会特别发达就不困难了──因为日本社会给予个人的规范和限制特别多,因为竞争特别激烈的日本社会给予个人的压力特别大,所以日本人特别需要寻找途径来发泄欲望,而漫画正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泄途径。'许多进行文化分析与反思的专家认为,日本整个民族缺乏幽默感,而且避免与人进行深入的交往。同时日本还是一个规矩太多,且只认规矩的民族。而规矩本身要求善于'忍'。他们习惯于克制自己,掩饰自己,服从于群体……他们个性封闭、情绪苦闷,但却要面对着日本社会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他们感到极度的无助,却没有地方述说和排解,于是就希望寻找一种东西,使这种情绪得以有个寄?quot;(《不醒的噩梦──世界各国反邪教实录》P139~140)。
我们也可以此来解释一些有关日本漫画的问题,如为什么日本漫画中一种制造笑料的常用手法,是把一个正一本正经地说话的人画成滑稽可笑的Q版娃娃?答案是,美式漫画那种不动声色的狡黠,远不如日本漫画的变形画法简明直观。作为一个松弛神经、缓解焦虑的方式,日本人只想使用眼睛而不想再通过脑子去发笑。更何况,漫画作为文化快餐的一种方式之所以能兴起,原因就在于它有小说的情节,但它图画式的表达远比正式小说文字式的表达简明直观,符合日本人坐一趟地铁便可看完一个故事的快速阅读的需要。
另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日本漫画里描述的情景跟日本社会的现实并不一样?答案是,日本漫画里描述的情景更像是日本人的潜意识,他们对日本社会的现状感到不满,有打破它的冲动,可他们未必会把这种欲望付诸行动。我们可以在日本漫画里看到很多率性而为的人,典型的如《GTO麻辣教师》里的鬼冢英吉,他可以采取各种很极端的手段来处理纠纷,而事后却总能得到大家的谅解乃至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行事真能如此肆无忌惮吗?不能,而我们也会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都不过是漫画而已,漫画本来就是一门夸张的艺术。
只是这样的想象中的发泄,对平衡人的心理补偿机制又确实是有帮助的,因为它诱导人们转过另一个角度,用另一个完全不同性格的身份(主角)去考虑自己面对的问题,以使人们获得虚幻的心理满足(有点像阿Q精神)来暂时地缓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而人则是这么一种社会动物,当心中的不满、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累积至极限的时候('冰冻千尺非一日之寒'),他就会象火山爆发一样,不惜采取最极端的手段(例如起义、革命)来发泄情绪;可当他的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未达至极限的时候,他便会觉得,现状还是可以忍受的,倘若不顾一切地去毁了它,那很难说明天是不是一定会比今天好。不到忍无可忍的时候,谁也不愿采取玉石俱焚的极端方式。由此说来,漫画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一大贡献便是维持了两者的稳定,同时,它作为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工业,也会促进了两者的发展。
漫画另一个可以提到的作用就跟前面的内容有关了,那就是热血少年漫画的励志作用。在这一点上倒是最能用到'互动作用'这个词的,日本文化给予了漫画发展这样的影响,漫画反过来也这样影响了日本社帷H毡救耸抢畎酌?quot;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身体力行者,'在日本人的观念意识中有着根深蒂固的能力平等主义。比起能力来日本人更重视忠诚、敬业精神以及与周围人们的关系是否协?quot;(《一笔难画日本人》P68)。在少年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的天才少年(《足球小将》、《篮球飞人》、《龙珠》等),更可以看到许多通过不懈努力而有所成就的普通人(不用说别的,单说一部风靡一时的《排球女将》就够了,那便是根据一部名叫《飞扬的青春》的漫画改编的)。对那些在日本这个学历社会中竞争失利的年轻人来说,假若他们真的接受了漫画的暗示,'你不是一无是处的,你有很好的潜能,你所欠缺的仅仅是将它发掘出来的足够的刻苦与勤奋',那么,他们倒是可以走出情绪的低谷,为着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的。
五.一些启示
没有在本节标题'一些启示'的前面加上状语,是因为我觉得通过对'漫画与日本文化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所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是关于漫画创作方面的。中国的漫画家应该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漫画',所谓的'中国特色'指的不是必须使用中国题材和只画长衫旗袍(其实这也不该是中国特色的代表呢),而是它应该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贴近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照搬照抄日本模式纵使画工再好,也不过是一堆两国的文化神韵都不具备的临摹之作而已,是白石老人说的吧:'学我者生,仿我者死!'
其次,它可以是关于教育引导方面的。中国家长式思维模式就是,对新兴事物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禁!不必分析这个新兴事物有何利弊,也不必分析其中利大弊大,反正除功名利禄之外所有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容易玩物丧志的。为此,国务院禁了游戏机室又打算禁网吧,而不用想想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理由,不是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根本是禁而不绝的。为什么禁游戏机室成功得这么容易?──那仅仅是因为网吧的兴起取代了游戏机室的功能!
漫画亦是如此,很多家长忧心忡忡地诉说日本色情、暴力漫画对自己的孩子的不良影响,恨不得把所有日本漫画都一把火烧光(事实上,书摊上出售的日本漫画绝大部分是盗版作品),可实际上,简单的'一视同仁'的禁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要消除日本漫画对中国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对漫画给予足够的重视,既多创作内容健康的漫画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可中国最终能否建立起自己的漫画工业还真是个未知数,而且答案看来是'不能'的居多,又遑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漫画家会不会画出'有中国特色'的色情、暴力漫画呢?),又努力剔除漫画中的不良成分。说到底漫画也只是一种大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方式罢了,本身是没有任何道德评判意义的,就看人们怎么利用它。这其实跟电脑和网络一样,玩得好又会玩的人可以成比尔·盖茨,连中辍了学业去创业也可成为炫耀的资本;玩得好但是不会玩(这里的'不会玩'指的是不能摆正电脑和网络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的人荒废了学业工作,一事无成的也不在少数。这真要见人见智了。
最后一点,我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看待卡通化的'新新人类'的出现。如果把这个解释为一种'爱屋及乌'的现象的话,那么,哪个是'屋',哪个是'乌'呢?是因为在日本漫画的熏陶下长大,因而爱上了日本文化呢;还是为着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血缘关系,而觉得漫画的日本风格比欧美风格更容易接受?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对此,最简单的解释或许就是,从大环境来看,亚洲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古老的东方文化重现魅力(逐渐取代西方文化的统治地位,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趋势仅是初露端倪,但是这样的取代终究会实现的);从小环境来看,日韩两国作为亚洲经济当前的领头羊,其文化模式开始受到别国的重视,认为内里必蕴涵着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
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时尚'、'品味',实际上往往意味着对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趣味的追随(不晓得是不是盲目的),同样,'新新人类'乐于接受日韩文化,这也该被视作先进文化对其他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漫画在其中的作用,则是构筑起了一道让他们了解进而追随日韩文化的最简便的桥梁,只不过这道桥梁简便得流于形式,以此做入门还可以,若让自己的思维受困于此,那么连人也会因之变得浅薄的。
☆ 注释:本文第一节的内容来源于一位网友Angunetta协助提供的资料(有一定的删改),贴子的注释是:戴逸如、许乃青《世界漫画概况》,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五角丛书'〈世界漫画大师精品珍赏〉第889页有
☆ '美国漫画网'网址:http://nightwing2000.myetang.com
☆ 枫心情驿-动漫驿站网址:http://maplecartoon.home.chinaren.com
☆ 主要参考书籍和文章:
1.《菊花与刀》 (美)本尼迪·克特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一笔难画日本人》 高增杰主编 时事出版社
3.《禅与日本文化》 铃木大拙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情绪管理学》 刘芳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
5.《不醒的噩梦──世界各国反邪教实录》 张晖、廖臣伟编著 海天出版社
6.《漫画国事论坛》:《三栖人》1999年7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其他参考书籍和文章:
1.《暧昧的日本人》 李兆忠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少女漫画VS少年漫画》:《MAGIC 地带》1999年3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