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计算机行业弥漫着不安的情绪。这就是对“将无法像此前那样开发出软件”的担忧。在计算机系统规模扩大的同时,软件的生产效率却在急剧下降。是不是到了计算机厂商投入再大的人力和财力也无法开发出软件来了呢?
现在,大多数厂商都表示,当务之急是制定对策,应对软件开发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这一现状提出警告的,其实并不是本文开头引用的文章。实际上,这段话和这个标题是大约37年前发行的《日经电子》杂志创刊号(1971年4月12日)上的一篇报道的开头和标题。
笔者在阅读创刊号上的这篇报道时,情绪不由得低落。虽然报道的是37年前的情况,却与现状酷似。让人觉得这37年来在对策方面毫无进展。
日前,我采访了长年从事软件可靠性开发的菅野文友先生。菅野先生之前曾在NTT、日立制作所、岩手大学、东京理科大学、帝京技术科学大学大学院任职。现年79岁。
菅野先生针对软件开发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岂止是未能改变,而且还越来越差。不跌落谷底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不会改变”(菅野,以下发言均为菅野)。并且指出,其原因在于“软件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无可救药的日本战后教育没有培养出人才”。“基础知识不足,甚至缺乏修养。这种人开发不出软件,也无法克服危机”。特别是没有管理人才。“所以说无可救药”。当然,菅野这是以忠言逆耳的方式,向正在奋斗的软件技术人员发出声援。
虽然认为现状“无可救药”,但是在被问及有无对策时,菅野说:“只能借助出生高峰期那一代人的力量,他们曾经接触过接受战前教育的人们。现在的人们需要接受他们的再教育”。
同时菅野先生表示:“只有50年左右历史的软件开发必须更加谦虚地学习硬件的开发方法。因为硬件开发拥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在硬件开发中,菅野特别强调了技术传承的重要性。这时,笔者提出了疑问:“从事软件开发的人们是否很好地传承了技术?”菅野回答,技术传承并不是使用工具就能实现的,而是通过人手相传实现的。“教的人差的话,什么都传授不了”。这也导致了与37年前面临相同危机的现状。
技术传承近年来已经成为了硬件开发厂商重要的关键词。对于软件开发商,这一关键词也许更需要重视。对于传承人的教育当然也是必须的。软件开发虽然面临着众多课题,但我们必须避免“软件开发不出来?”在37年后再次成为报道的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