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对历史问题的歪曲认识,始终令中国人难以接受,甚至憎恶。中国人的这种情感很容易带到如何对待日本的文化问题上,陶短房先生在《环球时报》连续发表的两篇关于日本漫画的批判文章——《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为何要警觉日本文化的输入》(参见本报2006年6月2日第20版、8日第11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陶先生的观点可归结为,通过漫画,“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将误导中国青少年,因此,要警觉和提防日本文化的输入。显然,陶先生有点杞人忧天了。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看过《机器猫》、《恐龙特急克塞号》、《七龙珠》等日本动漫的中国青少年不少,但是,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恐怕没有多少人在“亲日”,在认同日本右翼的歪曲史观吧。相反,前几年发起抗议日本“入常”大游行的、在网络上大发“抗日”议论的却多是他们。如果因为他们看了日本漫画,而怀疑他们对日本(尤其是日本右翼)的反感甚至仇视的态度,那真是有点以己度人,甚至不顾事实了。
青少年的教育本身应该是多元的,学中国传统文化,学日本思维模式、学美国观念等等,对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的成长没有坏处。因此,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警觉包括漫画在内的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误导”上,而在于如何吸纳日本文化。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日本也不例外。对此,我们除了批判其糟粕外,更重要还要善于看到它们的优点和长处,以便于学习和提高自身。有人说,日本人刻板、不正视历史,有侵略本性、性观念过于肮脏……是的,我绝对承认,但还有呢?难道我们不承认日本人比我们更善于学习强者、更懂得团结、严谨和讲求纪律吗?一个多世纪前,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被西方列强叩开国门,日本人很快进行维新图强,先后战胜俄、德等西方列强,令英、法、美等大国敬畏,而中国却军阀割据、内讧不断,崛起晚了整整一个世纪。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不应该在日本文化中吸纳其崛起的经验吗?
全球化的环境下,每个国家都置于世界文化的坐标系中。兼容并蓄,开放借鉴,才能辨认自己文化的真实位置以及精髓所在。君子善假于物也。如果漫画真完全承载着日本文化,那么不妨多看看,吸纳其中“能为我所用”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精髓,这不失为一种强国之道。▲(作者舒 文是资深媒体人。)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