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了30年时间,将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77.4%下降到2003年的48.7%。这其中有着许多我们应该借鉴的经验。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冲击。80年代后,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将确保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被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由1973年的77.4%降为2000年的51.8%、2003年的48.7%。近5年来油价上涨给日本带来的损失与70年代相比也是微乎其微。那么,日本是如何规避能源高度依赖进口所带来的风险呢?
"油断"之忧
1973年,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占77.4%。就在此时,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油价扶摇直上,严重打击了建筑在进口能源基础上的日本经济。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因此画上句号。70年代日本的畅销书之一就是以描写石油进口中断引起日本社会极大混乱为题材的《油断》。
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政府重新检讨能源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石油消耗比例不断下降的同时,天然气的推广也取得显著进展,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1973年的1.5%上升为2003年的14.7%。尽管如此,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能源问题仍然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日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这是因为,日本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占能源一次消费的比重为48.7%;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能源一次消费的13.8%和20.1%。依靠进口的能源合计占到能源一次消费的83.7%(2003年)。
不仅能源进口比重较高,日本的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进口石油的89.4%来自中东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等5国合计占了82.6%(2004年)。将中东石油运回日本,须从波斯湾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和东海,才能抵达日本列岛南端的九州。这条全长11,000公里的海上运输线上,每隔100公里就有1艘日本的超级油轮,堪称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目前,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周期。由于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日本在世界能源市场上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争夺,采购成本和风险大大上升。
人们注意到,近年来日本政府明显加大了能源领域的战略筹划。近5年来先后问世的法律、法规和中长期规划有《能源政策基本法》(2002年6月)、《能源基本计划》(2003年10月)、《新国家能源战略》(2006年5月)、《能源基本计划修改案》(2007年3月)等等。在短时期内如此密集地出台这些文件,反映了日本政府对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急迫心情。《新国家能源战略》规定了一系列目标。主要是:1.修改节能基准,发展节能技术,争取到2030年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2.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及植物性燃料等新能源,将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降低到40%;3.将运输业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100%降至80%以下;4.研究开发新一代原子能发电站,将核电的比例提高到30%至40%;5.通过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参与海外石油开发等手段,将日本在海外自行开采的石油在石油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从目前的15%提高到40%。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