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请客被曝光
雅子成了狗仔队目标
近日,日本一家女性杂志《女性seven》称:去年12月1日皇太子德仁的独女爱子生日那天,天皇夫妇将皇太子夫妇单独招到一个小房间,向他们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新的一年分担天皇夫妇的礼仪性活动。
今年1月17日的《周刊文春》则找到了更多攻击雅子的理由,其题目更是耸人听闻:《雅子妃在三星级餐馆深夜的饕筵》。据这家杂志报道,去年12月28日,皇太子夫妇来到位于东京银座的一家顶级法国菜餐厅用餐。事先动用了大量警力负责保安工作,还故意对人说是日本警察的最高领导要来吃饭,以避免狗仔队闻风而来。
这家杂志还称,皇太子夫妇一直玩到凌晨零点40分,招待的是照顾他们马匹的兽医一家。据了解,在这样的餐馆,一次花掉10万日元(约合6000多元人民币)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为了渲染雅子的“不懂事理”,《周刊文春》还特意介绍了天皇夫妇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会怎么做。该周刊引用静冈福祉大学教授高桥纮的评论称:“皇太子夫妇真是不知道到这样繁华的地区去,会给周围的民众造成多大的影响。而天皇夫妇年轻时,就非常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会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他们之所以能赢得国民的尊敬,就是因为生活简朴、谨慎而为。”以此间接地批评了皇太子夫妇不懂日本传统的“常理”。
该周刊描述:“皇太子夫妇去享用盛宴的时候,天皇夫妇却在皇宫中,按照惯例捣年糕。就算是平常的父母,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扔在家里独自出去玩乐。要知道孩子在家里等待父母回来是何等的着急。”把皇太子夫妇特别是雅子描写得非常不堪。
周刊杂志的狗仔队不仅对雅子“盯梢”,还不择手段从皇宫内部挖取“独家信息”。今年元旦,天皇与皇族按规矩整天都会有活动,而雅子则被特许只参加10:00多的一项仪式,然后就回到自己东宫的住所。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周刊文春》却对雅子的行为严厉批评,因为雅子将“皇太子一个人扔下”,回到家以后,不是静养,而是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起了年夜饭。
《周刊文春》认为,在皇室正在举行仪式的同时,雅子与家人团聚是不能被允许的,甚至上纲上线地指责这是雅子一贯无视皇室礼仪的表现。该杂志还对雅子算起了旧账,称多年前,雅子缺席了皇室重要的“歌会始”仪式,却在皇宫中骑马玩乐,这些行为都是不能被允许的。《周刊文春》还连带指责雅子的娘家,认为这家人与当今皇后的娘家在遵守礼仪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右翼杂志贬低雅子
皇后生病也怪罪她
指责雅子较多的一般是《周刊文春》、《周刊新潮》、《邮政周刊》等日本保守右翼周刊杂志。这些杂志自诩尊崇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对雅子非常看不上眼。
由于从小跟随父母在国外生活,曾经在外务省工作过的雅子思想新潮,行为独立,表里如一,与日本传统的小心谨慎、顾全别人看法的行为准则格格不入。
这些杂志对皇后美智子则赞赏有加,认为皇后不仅姿容庄重,而且勤于任事,与雅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两年前,这些杂志就曾经炒作皇后因为工作过于劳累,引发肠壁出血的疾病,而雅子却对此不闻不问,依旧我行我素。
最近,皇室医生宣布,皇后美智子因为过度劳累,经常发生眩晕的症状。负责皇室医疗的金泽一郎对媒体称:“皇后从来不说自己累,这次却对我说了自己的症状。如果再这样下去,她很有可能会倒下。作为医生,我只能制止她再这么累下去。”这再一次让这些杂志找到了炒作的理由。《周刊文春》认为,这是皇后对外发布的强烈信号,也就是说要让雅子承担更多的工作。
新闻链接
皇室新闻是日媒体摇钱树
日本天皇的大儿媳雅子妃之所以成为“话题人物”,还因为在这些日本媒体眼中,皇室成员是没有个人隐私的,什么都应该拿出来接受世人的品头论足,以此来博得读者的眼球,为他们带来经济利益。而雅子这个我行我素、颇有些现代风格的皇太子妃,正好能给它们带来想要的话题。于是,有关雅子的新闻就经常出现在这些媒体最显眼的版面上。
日本《创》月刊总编辑篠田博之对一些小报杂志的这种炒作行为很不以为然。相反,他对雅子则非常同情。他认为,皇太子夫妇在哪里吃饭,是他们的自由,他们拿这些话题来炒作,表面上好像是在“主持正义”,实际上是在打击雅子妃。
篠田博之在博客中写道:“现在,关于皇室的新闻在周刊,特别是女性周刊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原则上每期都要有,这似乎已经成为这些周刊的办刊方针。过去,主要的话题人物还是雅子妃与韩国明星裴勇俊,现在韩流降温了,大家只能炒作雅子妃一个人了。”
他还说,媒体都把目光对准雅子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能够吸引日本读者的明星几乎已经没有了。雅子妃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嫁入皇室,又因被皇室的旧俗束缚而感到苦恼。这对于那些女性读者而言,绝对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换句话说,雅子妃已经成为这些周刊杂志赚钱的牺牲品。
事实上,皇后美智子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女人。她的病倒,并不是因为她对雅子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而是因为她太了解雅子内心的不满,从一个过来人的立场处处庇护这个平民媳妇。她是因为做了雅子不愿承担的工作,才操劳过度的。一些日本小报杂志拿这件事来造谣生事,实在是无中生有。(本报特约记者 严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