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日本人销往本国和欧美国家的产品,采用的是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而销往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则是采用另一套生产标准及质检标准,两种标准下的生产成本大不一样,产品质量亦有很大差别
“本田轿车婚礼门事件”旧账未结,日本食品在多个中国口岸查出问题的硝烟刚起,日本的另一名牌产品——SK-II品牌化妆品又出问题了。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9月15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II品牌系列化妆品中又被查出含有违禁成分铬和钕。
从日本食品到本田轿车,再到知名的SK-II品牌化妆品,一连串享誉全球的日本名牌产品在中国接连“追尾”,这不能不让国人对昔日无比信任的“日本制造”大打折扣。
“神仙水”神奇的秘密
“原以为是我的肤质不适合用SK-II的产品才会产生过敏反映,却不知化妆品本身有毒。虽然已经停用很久了,可是听说所含物质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不免让人心有余悸。”近日,一位朋友在听到关于SK-II化妆品被查出含违禁成分后抱怨不断。
不知从何时起,SK-II系列化妆品中一款被标榜为“神仙水”的精华乳液风靡整个亚洲,在SK-II的网页上,其来源十分动人:25年前,一个日本僧人发现米酒酿造者都有一双特别细嫩的手。科学家于是在米酒的发酵过程中分离出一种称之为“pitera”的混合物,于是便有了今天的SK-II。宝洁公司宣称,pITera的加工技术是天然和先进科技的结合,并且不能批量生产。其护肤效果不断被众多美女明星演绎,从而造就了一种流行。很多用过SK-II的女性,其效果似乎也证实,这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高级化妆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提出质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妆品专柜销售小姐介绍,很多钟爱SK-II的顾客都是金领女性,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这个品牌的化妆品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你用上了就不能说再见”。据她说,该产品一旦停用,原来达到的效果马上消失,而且皮肤会比使用以前要差,而这种现象困扰了许多消费者。
采访中一位化妆品业内人士向记者揭示了SK-II的“pitera”成分之谜。原来PITera作为一种酵素,能够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对美白皮肤很有效果,通常情况下只能很少量使用,但在SK-II的宣传单页上,记者却发现,酵素含量是一般产品的四倍,并且建议消费者经常使用。该业内人士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加速代谢,不停长出新皮肤来,皮肤将更快地加速老化。”
在听闻SK-II系列化妆品含有违禁成分后,许多消费者到柜台要求退货,然而宝洁公司为9种产品的退货设下了四大“霸王条款”:第一、消费者必须出示使用该产品而导致皮肤过敏的医疗证明;第二、有效的购物凭证原件;第三、产品的剩余量必须大于1/3;第四、坚持要求退货者,公司将会就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处理,但是处理时间至少要10天以上。
日货:让我怎敢再信你
其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关SK-Ⅱ化妆品投诉或状告案件时有发生,可该产品在国内仍然卖的风风火火,不能不归功于被称为中国日化广告“教父”的宝洁公司的宣传手段和所谓的什么标准不同。
更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一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这些在国内动辄就要几百甚至上千元的“高档”化妆品,在日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护肤品,日本人很少使用。
无独有偶。去年初在杭州发生的“广本雅阁轿车的婚礼门事件”相信许多读者还记忆犹新。事发现场一辆黑色的广州本田轿车在撞上绿化隔离带、水泥隔离墙后,当场解体断成两截,酿成一起三死两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尽管事后有关方面鉴定否定了有关质量的问题,但是稍微对汽车构造有所了解的消费者都对该车本身的制造和设计提出了质疑,其中各方把关注的焦点都落在了断裂轿车的中柱构成上,许多专家认为,该车之所以无法承受剧烈碰撞而断,是由于该车的中柱是多件冲压钢板焊接而成,而非最先进的采用液压成型的封闭式截面中柱。在国内一家门户网站的论坛上,记者看到网友留下这样的疑问,不知道在日本国内的同款车型采用的是哪种中柱呢?
就在“婚礼门事件”余音未了之时,索尼CCD感光元件(电荷耦合器件)又出问题了。据报道,某网友发现自己的尼康D70单反相机出现问题,于是在论坛发帖,短短几天就发现有不少用户遇到类似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因索尼CCD出问题导致包括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理光、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在内7家日本生产企业的所生产的70款数码相机出现故障。此后,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承认部分D70相机控制测光部分的电子组件在少数情况下会发生问题,并表示会为用户免费维修。
曾几何时,在国人心目中,广州本田、松下、索尼等品牌的“日本制造”一直与高品质划上等号。以前,谁家里要是有件日本货,那绝对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因为当时谁都认为日本货的质量“没的说”。可现如今却是“再不敢相信日本货了”。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后,国人不得不对“日本制造”再认识,恐怕没有谁再敢轻易地视日本产品为“绝对的世界一流”了。
双重标准导致“追尾”
有专家认为,日本产品所暴露出的一系列质量问题,与近年来日本经济的衰退有关。
这位专家分析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已连续多年负增长,日本股市跌至近10年以来的最低点,而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则达到历史上最高。过去日本与美国竞争,有“三大制胜法宝”:员工系列、终身雇佣、劳资合作,即对员工论资排辈,实行终身雇佣制度,老板和属下关系融洽合作。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三大法宝逐渐消失,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从而导致员工的敬业精神、服务质量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在谈及日本产品所谓的“高性价比”时,有业内人士立刻反驳道,“日本产品并非真的便宜。”首先,日本企业赚的是廉价劳工的钱。一段时期以来,日本企业不断在发展中国家追加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但其在转移生产过程中却严格控制技术和工艺的转让。表面看似是追加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实质上日本企业只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使其生产成本降低。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生产的“日本名牌”自然不能名副其实。其次,日本企业赚的是偷工减料的钱。日本产品实行严格的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一流产品在国内销售,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销往中国的产品,元器件都是选择一些较差的材料,有些用户抱怨,日本货真奇怪,质保3年,为什么绝大多数产品3年多一点就一准坏,像装了时钟一样。有知情者透露,销往中国的日本产品在芯片和晶体管的选择上,只用那些寿命略高于3年多一点的边角料。不同的产品质量,由不同的原材料支撑,生产工艺也不相同,这完全由生产成本所决定。日本人销往欧美国家的产品,采用的是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而销往我国的产品,则采用另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两种标准下的生产成本大不一样,产品质量差别很大。
这就难怪在中国的日本货成了“问题产品”。由日本人最先喊出来的“质量就是生命”,如今看来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日本产品世界一流”的神话已经破灭了,而这个掘墓人正是日本厂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