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韩国一直对日本极右势力的抬头表示担忧和愤怒,日本对中国和韩国在亚洲的崛起也有戒心,毫无疑问,力图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控制来保持在亚洲独占鳌头的地位,而且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上说,一个富裕起来的国家,对生活安全的威胁更容易产生心理的恐慌。
现在在日本到处走动,你并不会明显感到经济的萧条,人们仍然在紧张有序地工作,饭店里夜晚仍爆满,繁华街市仍然是万头攒动。从东京的涩谷到横滨,新近又建成了一条技术先进、投资甚巨的城市轨道列车,这条轨道距离与北京和天津差不多,用好几条城市轨道快车连成一片,交通只需要半个多小时。
日本这次的经济复苏,的确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迹象。首先,这次并不是“宏观好微观不好”。经济复苏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中明显感到,一些大企业2003年年底的奖金在近若干年来第一次增加。其次,日本此次经济复苏不是“虚拟经济好实体经济不好”。经过这么多年,日本经济泡沫基本已经挤干,实力强大的制造业开始活跃,日本国内设备投资有持续增加的迹象,特别是汽车、数码相机等数字化设备及其核心配件增长明显。《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日本23家家电企业设备投资额突破了1万亿日元,使这一行业成为与电力、通讯并列的设备投资大户。第三,这次也不是“经济指标好社会指标不好”。2003年日本企业倒闭数量比上年减少了14.6%,为近四年来首次减少,同时日本的失业率也实现了十三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形势的好转促进了家庭消费的增长,而且非常重要的是,人气开始重新趋旺。根据日本中央银行发布的经济预测,无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大都对前景表示乐观。第四,此次日本经济恢复的另一大特点是,不是“政府热民间不热”。以往日本经济的恢复多靠政府增加公共建设投资,以此带动建筑、运输、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但是自小泉政权上台以来,由于中央财政紧张,加之小泉将削减公共投资作为其经济和财政改革的重点,所以公共投资呈压缩态势,因此这次增长主要靠民间企业启动的投资计划。据《日本经济新闻》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2003年日本私营企业的资本支出计划三年来出现首次增长,日本全行业的资本支出计划增加了4.1%,其中制造行业的资本支出预计增加7.2%,非制造类企业增长0.8%。从此可以看出此次日本经济增长的后劲。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受到日本媒体的广泛重视。两年前还在热衷于谈论“中国威胁”的日本媒体,现在都在谈论日本和中国经济上的“双赢”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对日本经济复苏的重大意义。
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 33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33.2%,进口额增长13%。中国大陆加上香港和台湾,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日贸易的增长是以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包括建筑机械、汽车及零配件及包括数码相机在内的各种电子产品。2003年日本手机、音像设备对中国的出口增加60%以上,超薄等离子和液晶显示电视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30%,汽车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0%以上,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90%。松下、佳能、日立、三洋、夏普、理光等厂家在中国的投资都取得了很好的回报。由于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样一些产品的需求和消费量在增大。特别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些活动都使日本企业看到众多商机,因为奥运会在日本和韩国首次举办时,都成为它们自身经济发展飞跃的一个标志性时间。日本最大的经济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口商品的大幅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角,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不算很大,但其对世界经济的牵引作用已经接近美国,甚至可以说,已进入“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也要感冒的时代”。
日本钢铁、建筑机械、海运、电子电器、机床、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行业对中国机械设备出口的剧增,促进了中国这些行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迅速复苏,推动了中国衰落多年的钢铁、海运、造船、大机械制造等所谓“夕阳产业”恢复元气。日本的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在观望多年之后,决定正式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因此,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对华出口将持续大幅增长。
关于一直争论不休的中日两国贸易平衡问题,《朝日新闻》这次也心平气和地说,从日本政府的统计来看,日中贸易使日方逆差,但这主要是日本方面的统计方法问题,因为日本没有把通过香港转口中国内地的出口商品包括在内,如果把日本向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出口计算在一起,2003年日本方面则出现了1.2万亿日元的顺差。
当然,日本大公司争先恐后地去中国大陆投资,也使日本方面对国内“产业空心化”表示忧虑。20世纪80年代作为汽车大国的美国被日本汽车业迅速追上,也曾一度出现令美国人苦恼的“产业空心化”,但美国市场有庞大的迁不走的房地产业的支撑,现在同样要面对中国和韩国市场竞争的日本,经济将如何转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