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14日授予本国私企“帝国石油”公司,在与中国有争议的东海3处天然气田试开采权,“帝国石油”即刻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家敢“吃螃蟹”的日本公司到底是家什么样的企业?靠什么手段博得日本政府青睐?
“帝国石油”公司,这家堪称日本石油界老大的企业非常低调,用GOOGLE搜索与其有关的信息,所能得到的多半是这家公司与外国合作进程的短讯,有关其背景的介绍少之又少,且基本上取自该公司官方的网站。而“帝国石油”的官方网站跟西方的大石油公司,甚至跟一向擅长宣传的日本其他大型企业相比,更是简单到了“简陋”的地步——两级页面上寥寥数语说明了公司的业务和理念,再有就是公司的新闻。
自称为“日本石油活历史”的公司,二战中的历史是空白
不知是有意还是偶然,“帝国石油”对自己的历史言之甚少,最重要的1941年至1945年间居然是空白,而这一时间段恰恰是公司业务最繁忙的时期——为日本军队提供有“能源命脉”之称的石油。
事实上,“帝国石油”是日本最早的石油能源资源开发公司,公司打出一个口号是:“帝国石油”的历史就是日本石油的历史。
1941年,美国开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将与石油有关的勘测队伍和人员全部予以征用,把他们派往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达拉根,希望在东南亚地区找到自己能控制的石油资源。为进一步强化日本的能源开发,日本政府根据《帝国石油株式会社法》,将各公司的石油矿业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一家半官半民的所谓的“国策企业”——“帝国石油”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日本战时的能源需求,确保日本陆海空三军的“能源命脉”。
由于“帝国石油”记载历史“有方”,加上日本战时许多档案被焚毁,因此公司在二战激战最酣期间的“出色表现”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帝国石油”公司是日本陆海空三军最重要的石油提供商之一。
“二战”结束后,《帝国石油株式会社法》于1950年被废止,“帝国石油”随即以“民间企业”的身份出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的调查与开发。
亚、非、拉都有据点
表面上看,二战后的“帝国石油”是完全的民营企业,但实际上其“官制开发”的色彩相当浓厚。“帝国石油”在二战结束后,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悄然启动了“全球抢油”计划。截至今年,“帝国石油”已经成功地在亚、非、拉美和中东安营扎寨,介入了当地的石油开采。
自1980年以来,“帝国石油”就在苏伊士湾生产石油,其日产量超过5000桶。该公司时下还在不同于埃及的北非国家里进行勘探作业,每年的投资大约是2300万美元。
1992年,“帝国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设立石油天然气勘测与开采公司,建立了日本在海外的石油天然气战略基地。
2004年7月,“帝国石油”获得了埃及2个潜在油田的勘探权,该油田位于埃及西部沙漠地区。合同允许“帝国石油”及其合作伙伴勘探油田3至3年半时间,勘探作业将在2006年初开始,3年的总投资估计将达到1800万美元。
2004年11月,“帝国石油”宣布拿下委内瑞拉的两个成熟油田,并称在2005年至2012年间,在委内瑞拉投资2亿美元用于油气勘探和开采。这两块油田当前的产量为天然气8000万立方英尺/天和石油4300桶/天,2005年产量将增至天然气1.2亿立方英尺/天,石油5000桶/天。
此外,“帝国石油”还成功地介入了阿尔及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油气开发,与当地油气企业合建起油气开发公司,并且开始生产油气。
自然不放过近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帝国石油”就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日方一侧开采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资源。
2005年1月,该公司再提出同样的主张,这次获得了支持。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帝国石油”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并非仅仅因为这是多年梦想,更是由于认为这里存在着举世罕见的矿区。
该公司在对其周边海域进行反复勘探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区域发现油气田的几率“比通常要高得多”(公司高层语)。而在如今原油、天然气价格飙升的时代,这一定能让他们赚个“盆盈钵满”。事实上,2005年1月,日本支持“帝国石油”勘探的消息一宣布,其股票就立即上涨了5.91%。
“帝国石油”的野心不只限于此,其实际动作还涉及南海。早在1978年7月,日本就与越南达成协议,就南海海底石油开发进行合作,“帝国石油”与相关国家签订了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合同。从“帝国石油”的网站上看到,2004年10月,帝国石油公司成功地与越南合资开发油气田。
《青年参考》 2005年7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