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元店看消费理念 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很难以几句话来简单概括。有人经常拿东京物价世界第一来理解日本人的生活水准。从表面上看,日本人的平均年薪是600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700元人民币),单纯计算这个数字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似乎日本人人都是富翁。但是,当你和日本人交往时经常会感到他们有时很吝啬,小气得让人吃惊。大部分日本人生性节俭,有时近乎节衣缩食。节俭更成了家庭主妇的美德,电视节目里不时有介绍如何节俭的小窍门,还有告诉你如何在超市买便宜食品的方法,甚至有时教人如何利用阳台和屋顶的空间培植蔬菜自给自足的方法。由于经济不景气,主妇们的钱袋口越收越紧,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在一定意义上加剧了现在的经济萧条。报纸新闻天天都在喊通货紧缩,超市、电器店、服装店的减价大甩卖的广告漫天飞,手机市场也趋于饱和,式样过时的手机现在满街白送都没有人要。100日元均一的廉价生活品商店却成了时代的宠儿,不但店铺激增,遍及城市的每一角落,而且生意十分兴隆。以往最昂贵的房地产也已经跌到了底价,尽管银行按揭的利息率也滑到了谷底,但是新建的高层住宅仍然不好卖。
储蓄大国 并不是日本人没有钱,只是因为他们把钱都放在银行里了。之所以拚命存钱是因为大多数日本人对今后的生活感到不安。从前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家大公司就职,勤勤恳恳工作,只要不出大错就可以一辈子安安稳稳,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直到退休。以前日本公司的经营有三大特点:第一是终身雇用;第二是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第三是劳资合作的独特的行业工会。职员以公司为家,拼命地工作,公司也保证员工的生活,大公司还有很好的福利待遇,一年有一次公司出资的集体旅游,交流感情人人都喜气洋洋。但是,在全球规模的自由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本的独特经营方式不得不随时代潮流而变。在报纸杂志上,“就职冰河期”、“大解雇、大倒闭的时代”这样耸人听闻的爆炸性词汇比比皆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考虑到将来,大部分人的自卫手段是尽可能不买或少买无用之物,省下钱来存到银行以防万一。日本的银行存款余额有1300兆,平均起来每人有1000万日元,个人资产的60%都放在银行。在许多日本人的意识里,投资炒股是不稳妥的行为,并且日本的家庭主妇炒股怕亏本,每月丈夫的工资汇入账户后,除生活费外原封不动转成定期存款。现在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0.15%,还要扣除20%的利息税,100万日元存一年,利息还不够去银行取钱的电车费。但是即使如此一般主妇也要存银行,因为到目前为止,日本的银行即使倒闭,国家也会保护储户的存款。
巨大的教育开支 由于薪金阶层一般不能从事第二职业,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工资和每年两次(6月和12月)的奖金。以35岁左右的夫妇带一个孩子的核心家庭为例,扣除所得税、雇用保险、医疗保险以后,实际收入大约为30万日元。其中日常开支超过了收入的一半,这还不算养车和其它娱乐费支出。除了这些日常生活费之外,一般要将剩余的钱存银行储备四类个人资产。第一是孩子的教育费;第二是住房等不动产的购置资金或按揭贷款;第三是应付生病或事故等的现金;第四是购买养老保险、生命保险和准备退休后的生活费。计算起来,每月的收入所剩无几。所以一般家庭的存款主要靠奖金和妻子做小时工,除此之外只有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钱。一般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以前是储备个人资产的良机。 日本的教育费用是一个孩子平均要1000万日元。当然,个人情况有所不同,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收费低,但是国立大学入学考试较难。如果想让孩子轻松地考上名牌私立大学的话,上小学之前就要送进私立幼儿园,如果想让孩子课外学钢琴、芭蕾舞之类的,那么教育费要翻几番。根据2000年东京都教育厅的统计结果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4年里,如果上公立学校,要花579万日元。如果去私立学校的话,总计要花费1850万日元,相当于前者的3.19倍。
土地情结
日本人一生的最大开支应该是修建或购买住房。日本国土狭小,地价昂贵。加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一般人对土地怀有一种强烈的执著心。曾经听人讲,买了高层住宅,地震倒塌了便无家可归。但是如果是日式小楼,即使遇到再大的自然灾害,只要有土地,搭个草棚就可以遮风避雨。虽然听起来像笑话,但这是一般日本人执著于土地的心理。因此,历来土地都被当作最可靠的个人资产,为了图安心,即使花再多的钱,有的人也愿意买一片地自己建房。于是,在东京登高远望,你会发现除了新宿副都心、六本木山庄等高层建筑群之外,23个行政区里更多的是密密麻麻地杂乱无章地聚集在一起的日式小楼。由于房屋的设计大体相同,日本的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没有看到水稻田,有时你很难找到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