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7月29日电记者柳晓力报道:由人民日报社和朝日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日文化交流论坛·遣唐使研讨会”,今天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发表题为“八世纪前半叶的长安”的讲话,全文如下:
1 开元22年(733)-变化的起点
2 盛唐时代的长安城-八世纪前半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状况
3 欧亚大陆东部的动向
1 开元22年(734)-转变的起点
玄宗的洛阳行幸开元21年(733)的夏天,长安地区淫雨绵绵,这对迎来收获季节的关中平原的农作物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据说,玄宗当时下诏书,命令把储存在宫城西北的太仓中的200石官米(大约14顿)投放到市场,以缓解城内外居民的饥饿。
另一方面,玄宗为了搞到粮食,决定率领官员和军队前往洛阳行幸。因为洛阳是直接连接大运河的物资运输据点,城内外有几个大粮仓。
第二年即开元22年(734)正月初七,玄宗从西京长安出发,在两周多的时间里,跋涉于秦岭北麓的道路,于当月26日到达东都洛阳。玄宗在洛阳一直逗留到第三年即开元24年(736)的10月1日,回到长安时已是这一年的10月21日(据《旧唐书》卷5、玄宗本纪、《资治通鉴》卷214等记载)。因为玄宗呆在洛阳,所以在开元21年8月到达苏州的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只好在洛阳而不是在长安向皇帝敬献了贡品。
井真成(699-734)在玄宗启程前往洛阳的开元22年(日本天平6年)正月逝世于长安,2月4日由官方出面埋葬在长安城东郊的浐水的东原。算起来他享年36岁。
关于井真成和长安的资料
关于井真成本人的资料,只有墓志上记载的内容,但是,关于井真成在世时的八世纪前半叶的长安城,却留有大量资料。这个时期是长安300多年历史中留有最丰富的资料的时期。利用这些资料足以详细地复原城内的情景。因此,现在我想以开元年间(713-741)为中心,尽量具体地复原一下井真成在世时的长安城内外的情景。同时,还想概括地叙述一下浓缩在长安城历史中的八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大陆与欧亚大陆东部的政治和经济的动向。
井真成去世时的开元22年正月,玄宗(685-762)已经是48岁的壮年人,唐朝也度过了无数次政治危机,政权开始趋于稳定,即将迎来被人们称为盛唐时代的鼎盛时期。顺便说一句,后来成为杨贵妃的杨玉环(719-56)在她父亲死后,由其叔父收养,当时年仅14岁。
新时代的开始-玄宗治世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玄宗治世的开元-天宝年间(713-756)正是唐王朝的历史由前期走向后期的转折时期。井真成去世的开元22年,可以说是这一转折时期的开始年。在这一年的8月,对从谷仓地区的长江下经洛阳到长安的水上和陆地交通进行了巨大的改造。这项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向长安运输物资的交通。从唐朝初期开始,长安就一直不断地遭受饥馑的袭击。每次发生饥馑,玄宗都不得不到洛阳行幸。这项工程的竣工基本上结束行幸不便的历史。这次交通改造不仅为日后唐王朝延续170多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大陆的物资运输由陆路转换为水路和海路揭开了新的帷幕。
玄宗治世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实行了与过去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甚至对后代都产生了影响。唐朝从玄宗治世时开始采取了更加集权、更加富有效率的体制。如果稍微扩张一点说的话,一直维持到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华帝国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就是从八世纪前半叶玄宗治世时开始奠定的。这就是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的开元-天宝之治的时期。
井真成在世时的八世纪前半叶的长安城,是进行新的政治改革的主要舞台,到处洋溢着空前未有的生气。作为来自遥远的东海岛国日本的一位使者,井真成抵达长安后最初感觉到的恐怕是这座成为平城京(710-84)的样板的长安城的建筑规模之大、市面之繁荣以及它那创造出日本见不到的多样性居民构成和居民人数庞大的大都市的能量,还有那宿舍中流动的含黄土高原黄沙的干燥空气以及城内街道上漂浮的那种大陆泥土气息吧。
井真成一定感受到了宽广的长安街道上的时代气息,并在每天的生活中觉察到动荡的大陆的变化。
那么,井真成当时所看到的开元年间的长安城的具体情景是怎样的呢?在长安城内,从皇帝到乞丐的各个阶层的人们以及来自各个地区和各种出身的人们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当时的政府实施的新政策对于包括井真成在内的城内居民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与井真成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八世纪前半叶的欧亚大陆东部的政治动向又具有什么特点呢?我想尽量简单明了地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2 盛唐时代的长安城-八世纪前半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中国大陆的重新统一和欧亚大陆东部在四、五世纪到六、七世纪期间欧亚大陆兴起的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下,在六世纪末期,即从晋王朝(265-316)崩溃算起实际相隔260年之后,中国大陆诞生了一个统一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隋王朝(581-618)。继隋王朝之后,唐王朝(618-907)在欧亚大陆东部建立了一个更加稳定的政权。
隋唐王朝在中国大陆的诞生,是欧亚大陆东部政治变动的结果,同时它也对欧亚大陆东部的各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对抗隋唐王朝诞生的需要出发,在现在的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西藏地区、中国大陆西南地区、东南亚半岛,过去那些彼此之间互不往来的部族开始实行联合,进而建立了许多个国家,在八、九世纪形成的东亚的国际关系一直维持到了今天。上述欧亚大陆东部的政治动向集中地表现在中国大陆之都-隋唐时代的长安城的历史中。
长安的城市规划和鸿胪寺
如图1隋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所表明的那样,隋大兴城即唐长安城,自汉代以来的历代王朝都是把使用的长安城(旧长安城)建在禁苑之内。这是因为要在隋唐王朝继承汉代的古典文化的同时,争取创造超越汉代以来的各个王朝的文化的缘故。
另外,包容了旧长安城的禁苑,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图1 隋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
这座新的长安城是为了显示位于皇帝居住的宫殿(太极殿)的中心而修建的象征性建筑物。新的长安城由禁苑、宫城、皇城和外城四部分组成。宫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和太仓组成。皇城是官厅街。外城是官员、平民百姓和商人居住的地区。
位于长安中心的太极殿(隋朝的大兴殿),被认为是与位于宇宙中心的天帝的住所直接相连接的地方。因此,太极殿被认为是地上受天帝之命的唯一男子即天子-皇帝,负责连接天地,推行适应宇宙运行的政治的世界的中心。长安城四周建有供奉天帝周围的天空中的星座、太阳和月亮的祭坛。从这种意义上说,长安既是一座宇宙的都城,也是一座象征普遍意义的都城。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