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日本语

日本历史日本地理城市介绍旅游日本日本料理文化生活风土人情 中日友好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日本 >> 风土人情 >> 正文


日本民间五大节日之一雏祭


作者:未知    日本来源:baidu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2
加入本站VIP 日语交流聊天室 日语交流论坛 VIP资料汇总 专业日语人才网



 


【来源】

  流放雏人偶是一种袚褉行为。鸟取县人每年3月3日傍晚将穿着红纸衣的雏人偶和供品放在圆盖上,放入河中,任其漂游远去。如今日本三月三摆放的“内里雏人偶”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日本关西地区制作的雏人偶模仿宫廷生活,以紫晨殿为主要衬托。过去,一对儿“亲王雏人偶”的摆放方法是男左女右,因为日本人认为左比右的地位高;然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雏人偶的摆放也改为西式即男右女左。此外,日本江户时代人偶为长脸,最近改为圆形脸。

  日本的雏祭是从中国传去的:3月上巳之时到水边清洗身上不洁之物,借水的灵力祛除邪恶和不祥之气,因为在那时一般人都认为上巳这天是灾祸的日子,为了消除附在身上的厄运及污秽之物以确保平安。这种活动称“褉”。后来才把三月三日作为上巳节固定下来,这大约起源于周代,在中国宋代以前是个很受重视的节日,魏以前称为上巳。在《荆楚岁时记》则是这样描写三月三日的:“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宋代之后,上巳节已近消失在中国。但在日本就不一样了,三月三日是日本五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一月八日人日、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阳),节日风俗延续至今。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三月三日在明治维新以前指阴历,后多改指阳历。

  从名称上看,日本也称三月三或三月上巳,同时也称女儿节、雏祭,反映出日本的节日文化特点。在日本,关于三月三节日习俗的记载,最初是曲水流觞的活动,并被公认是由中国传入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日本的女儿节。关于曲水宴风俗,最早能看到这一记载的日本文献是公元720年编成的《日本书记》,显宗天皇元年(485)三月条载:“三月上巳,行幸后苑,另设曲水宴。”晋代文人雅士的曲水流觞活动完全有可能在五世纪前为日本统治阶级所仿效。传到日本之后,主要是天皇及贵族所从事的活动,大约一直兴盛到八世纪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前期。此一时期,日本民间是否存在三月三节俗,却不见记载。

  而“褉”也在奈良时代末期(792)传到日本,据《类聚国史》载,桓武天皇延历十一年(792)三月丁巳,“行幸南园袚褉,命群臣赋诗。”可见曲水宴已经加入袚褉的内容。袚褉后来又与日本民族固有的习惯神道教中的习俗相结合。平安时代初期,用来袚褉的祭物是抚物或赎物。即天皇用供奉在阴阳寮的偶人触抚身体,然后吹上一口气,再同身上脱下的外衣由侍臣拿到河边顺水漂走。贵族间则自制朴素的纸偶人来装饰,节庆过后便把它放入河中或海里随波而去,象征偶人代替自己与病痛灾难一起远远的漂走。这也是偶人娃娃的起源。

  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须磨卷》对三月三袚褉的情形也有所描写:三月朔日恰逢巳日,源氏公子尊劝去海边修褉,请路过的阴阳师举行袚褉“三月上巳日召阴阳师行祓,置人形于舟内放诸中流。”将“人形”置于小船上,放到海里飘流,这可能就是雏祭的雏形。

  在平安时代初期,日本逐渐形成了“和风文化”,那时在贵族中宫廷贵族女子之间非常流行赏玩偶人、互相在纸偶人身上换穿衣裳的游戏,与现代小女孩办的家家酒游戏类似。后来又与祈求身体安泰之风俗相结合,形成了用偶人按抚身体,然后把偶人和供物摆在用草编的织物上,再把它们一同放入水中任其漂走的程序。流传到十三世纪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3年-1568年)时,才逐渐统一在三月三日过节。直至十六世纪江户时代,这个节日才在庶民之间盛行起来;也是在江户时代,开始装饰起雏偶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日语,日本留学,日语人才,日企黄页,日语论坛
网站推广















贯通日本语杂志销售代理
 
网站推广


设为首页 - 广告服务 - 贯通招聘 - 网站建设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关于本站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立即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07 Kants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贯通日本语--网络中心
信息产业部备案编号:辽ICP备050015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