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崎“唐四福寺”,是17世纪当地华侨的四大寺庙——兴福寺、福济寺、崇福寺、圣福寺的总称。这四大寺实为当时旅日华侨四大乡帮各自联谊活动的中心,可以说是具有同乡性质的华侨团体。据记载,17世纪初在长崎岛的华侨有二三千人。
兴福寺 最早建立的是三江帮(指除广东、福建两省以外的旅日华侨)的兴福寺(俗称南京寺)。据史载,在1623年有一个三江帮的富商、自称欧阳修后裔的江西华侨欧阳云台的,捐出了自己的5000坪土地,作为建筑兴福寺的用地。又据称:该寺开山住持“真圆禅师,俗姓刘,江西浮梁巨商也,时中华不靖,于明泰昌庚申年航海来崎,舍资成寺云云。”以后,该寺一直至第九代都是由中国来的高僧担任住持,其中7人是出自三江帮的侨僧。寺庙除佛殿以外,还建有妈祖堂,内祀天后圣母、关圣帝君以及大道公(即三官大帝)。
庙宇清清寂寂,拾级而上,见有一块由当时清驻长崎领事章宗祥所撰的《苏道生碑记》,道生原是三江帮的富商,长崎时中学校的创办人。此碑原立于大浦时中学校,后移来此处。寺中的大雄宝殿也颇宽阔,然已十分破旧零落,殿前庭院,芳草萋萋。左侧有一座残旧的朱红木门,原来这扇木门也甚有来历,据说明牌介绍,此门原是17世纪的唐人屋数(又称唐人坊)的旧门,今唐人屋数早已全毁,只剩此门“沦落’在废品店中,后由市政府花了数十万日元购回,移置于此,以利保存,并供人凭吊,也作为一种纪念。
福济寺 福济寺俗称泉州寺或漳州寺,由福建的漳州、泉州侨胞发起创建。据长崎市史记载;“宽永五戊辰年(公元1628年)唐僧觉悔,在弟子了然、觉意陪同下来到长崎,在岩原村主的土地上建一寺庙,奉祀天后圣母,这便是福济寺建立之始。”随后在1649年,由原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的唐通事颖川藤左(本姓陈)与同乡集议,延聘泉州府安平县籍的僧侣蕴谦戒婉前来住持,扩大该寺,广建庙堂,规模宏大华丽,一时成为长崎最壮观的寺庙。
从建寺以后的百多年来,该寺都是从中国延聘漳州、泉州出身的高僧任住持之职,其中有不少是擅长书法绘画的高僧。他们都留下了不少画幅和墨迹,可惜该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空袭已毁,现已改建成一座万国灵庙。这座寺庙的屋顶建成一只巨大的海龟状,一尊近10米高的观音建在龟背上,面向长崎港湾,一入长崎港便可看见,成为长崎港的一个标识。
崇福寺 崇福寺俗称福州寺,创建于1629年,是由何高材、魏之琰等当时的福州籍侨领建筑的。寺庙的配套建造一色齐全。从开山祖师到十一代住持,也都是从中国延聘福州籍的高僧,其中最著名的有即非如一禅师,俗姓林,出家师事隐元隆琦,1657年东渡来到长崎,入住崇福寺,成为名声卓著的中兴开山。他擅长书画,草书最佳,被誉为“草圣”。又如千呆性安禅师,俗姓陈,亦工书画,善绘花卉人物,1681年日本大饥荒,他出售书画什物,铸一大锅,每天煮粥赈济饥民,传为中日友好佳话,至今这只大锅还作为重要文物被保存下来。
到崇福寺,头一眼见到的是一座楼式的山门,俗称龙宫门。山门上高悬的匾额写着该寺的山号:“圣寿山”,为开创日本佛教黄檗宗的中国高僧隐元隆琦禅师所书。据介绍,过去葡萄牙人常来侵扰长崎,是华侨向当地的官吏建议修造了这样的碉楼,以驱赶和防御洋人海盗。山门内第一峰门楣上镌有“崇福禅寺“四字,著名的即非禅师所书“第一峰”匾额高悬其上。
该寺的大雄宝殿内还悬有即非禅师少见的正楷“世尊”名额一方。在大殿前的庭院一侧建有一小亭,当年千呆性安禅师为饥民施粥而铸的巨锅就陈列在这。锅深5.7尺,口径6.1尺,重1900斤,每次可煮米4石2斗,能分给3000人吃食,其四周铸有“圣寿山崇福禅寺施粥巨锅天和贰年壬戌仲春望后日”字样,此22字记铸了华侨先贤们与居住国人民“守望相助,患难相扶持”的友好关系。大雄宝殿右侧是妈祖堂门和妈祖堂,据称一般的妈祖堂是很少有堂门的。而这座堂门迄今仍保存下来,故被视为难得的文化遗存。每当3月23日妈祖诞辰日,众多华侨便前来“祝寿”,十分热闹。
圣福寺 圣福今俗称广州寺,建造于1678年,由铁心和尚开基。他属福建漳州巨族,俗姓陈。据长崎市史记载,该寺建成后,广东省籍的华侨参诣该寺的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他们同乡联谊、聚会之所,这也许就是该寺俗称为广州寺的原因。又据1866年立石的《圣福寺重修碑记》称:“我粤客是邦者,共竭悃忱,同襄美举,徂松甫柏,长断是迁,郑楝鲁樯,美轮美奂云云”,可见广东侨胞与圣福寺的关系很深。黄昏时分,入内一看。但见四周静寂,山门前立有一说明牌,介绍该寺的建立经过。寺前有一座“惜字亭”,其实是一个砖砌的六角形焚纸炉,1866年由华侨施主捐造。就是这座百年前建造的简单的砖砌焚纸炉,也被当地政府作为古文物保护起来。其旁有一说明牌,上写:“市指定有形文化财•圣福寺惜字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