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BS2的特别记录片——あなたの主食は誰が作る。
谈的是日本的主食,大米的进口。
现在日本人均大米消费量,从半世纪前的120公斤减少为60公斤。
而大米的自给率也从80%降低为39%。
从1995年开始,加入WTO的日本开始进口国外大米,以维持日本的大米消费率。
但进口的主要品种是日本指定的kosihikari,也就是越光大米。
日本选择的海外产地和种植方法,以保证米的质量。
美国、泰国、中国陆续开始引入,尤其是日本的餐饮业,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近口大米。
包括工厂企业的食堂、便当,对社员的价格几乎是成本价销售,采用进口米,可以降低成本。
以每年1000吨的替换量计算,可以降低6000万日元的成本。
现在日本的优质大米开始出口到中国、台湾、欧美,价格也是相当的贵。
比如,上海的高级住宅区附近销售的国产越光大米2kg的价格是45元,而日本新泻进口越光米是198元。同一品种的价格是中国产的4.4倍。
投资家也开始关注这一落差利润,把日本的优质米输出到海外,进口海外高品质的大米给日本。
随着海外产地的质量提高,日本种植质量管理技术的引入,越光大米海外版的质量更加接近日本产大米。
日本的农协,家族种植企业也开始感到危机,降低种植成本,提升大米的质量。以保持日本产大米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市场。
同样,海外农家企业也想通过将自己产的大米输入到日本,以提升自产大米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种植技术。
采访日本的农家,以前卖方市场,从没担心过自己的米会,现在对未来也看不清了。
许多主产地同一村町的农户(稻田成区域相连的),开始共同引入大型农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总体成本,这样下来,一个区域农家共同体一年可以降低2成的成本。
同时,大企业以外的个体农家,除了大米的种植,也开始种植苹果等开辟副业调成家庭收入构成。
今年8月,日本国内米价已经下降,对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对于新泻等主产区以外的100%依靠水稻种植的农家,是撤出而发展水稻以外的种植,还是继续?
农家对大企业来说承受力更低,大型农机的贷款购入,是否可以带到预想效果,这些都还不知道。
已经贷款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户,发现并不像想象那么好,自己的将来该何去何从......
在看美国的大型农场,成本是日本个体农家的1/3。
大面积种植的日本农业主,开始引入商业运营,加工后的无洗米、金芽米等特殊卖点的大米,继续价格坚挺。
但对于日本国内米价下降的现实,产米农家的未来,日本的农业发展方向,日本米的保守,已经成为日益需要结局的问题。
PS:本记录片也是想让日本人关注本国农业,关注进口大米的问题。
虽然加入WTO需要开放大米输入,但是想牛肉输入一样,可以让日本国人自觉判断选择,用这种记录片对观众的震动来给与日本农业、农家于支持,从媒体角度来给与支持,不得不说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