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当,都是一些谙熟骗术的人做出来的。
拿寿司便当来说,那最好吃最有色彩的,一定放在上面,比如蟹子寿司,那橘红色的蟹子,是众星捧月里的月,先“色”夺人,卖相一流。去掉蟹子之后,便每况愈下,一层比一层暗淡。原来,寿司的配菜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卖的时候是依次从上而下排放的。最上面的那层荤菜 ,炫目夸张,常常作虚假承诺,如果没有这层诱饵,谁愿意去吃最底下的那块冷饭团。做寿司便当的人,是不是也知道人生每况愈下,何以偏偏将悦目的那部分翻到面上来?
盒寿司,人人都要面对好、中、差三种菜,相当于三种不同的际遇。
有些人会先吃掉差的,然后吃中的,最后才吃好的。他们说,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生活应该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看看古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为了将来断送今天,读书就要读到“头悬梁,锥刺股”,以及“闻鸡起舞”。所谓先苦后甜,否极泰来。
这种人,一般都是老人。
有些人,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好的,然后吃中的,最后吃差的。怎么痛快怎么来,明日有愁明日忧,体现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
这种人,一般都是孩子。
有的人,先吃好的,然后再吃差的,最后是中的。
他们认为:趁着年轻精力旺盛,味蕾发达,感受力最强的时候,吃最好的,使幸福来得浓烈一些。否则,等到年纪大了,味蕾也退化的时候,便食不知味,若到食不知味才吃最好的,等于糟蹋美味,又糟蹋了自己的前半生。吃完最好的,就吃最差的。那时正值中年,心智成熟,韧性最强,方能咀嚼生活的艰难,或许还能扛住接二连三的折磨。有了这样的铺垫,最后再吃中等的。
这么想的,一般都是成年人。
一盒寿司,能给人这样的联想,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除了寿司便当,还有幕内便当,公司便当,爱妻便当……有一款妈妈便当是这样的:黑漆红底的盛盒,底下是白色的米饭,米饭上面是牛扒,牛扒上面卧着几块蟹柳,旁边还有三个娃娃头。细看那娃娃头,原来不是玩具,而是菜:鱼肉丸片,生鱼片,海螺肉,番茄,青瓜,薄烧,紫菜卷,每样一点点,凑成了三张长相、发型各异的小脸蛋。
一个便当可以传递这样的感官之美,简直让人无从下箸。 吃到嘴里,才感到整盒便当从繁华绮丽又归于平凡,声色隐退,像一台好戏散了场一样。
便当其实就是我们的盒饭,都是家常菜,里面的每一种素材都是这样貌不惊人。它的全部秘密,就在编排上:谁先谁后,谁左谁右,谁多谁少,都得拿捏到位。就像一台戏总得有人策划一下,这时候骗子即是导演。有了导演,盒饭就不再是盒饭,而变成了便当。骗子的心术有时就隐藏在容器里,有的便当盒,分隔成若干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只放一个品种,把菜放进去,便成首饰一样精致,一格格摆好之后,竟有一种参差和谐的美感。你吃的时候,兴奋之中又有点惴惴不安,吃一样就少一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