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政治与中日关系
话说丰臣秀吉在侵朝战争去世后,诸侯顿失龙首,便纷纷割据称雄。其中有位叫德川家康的小贵族,是爱知县三河的小大名出身,也是位乱世英雄。一六○○年,德川家康率军在“关之原”地方,大破丰臣秀吉部将石田三成的军队,奠定了霸业,并在一六○三年于江户设立幕府,对日本各藩国进行专制政治统治。德川家康将全国分成四个阶级,即:士、农、工、商;由武士协助各个藩主实行统治。藩主唤作大名,倘如大名违反中央幕府的制度规则,便要削去称号,迁出领地。
德川家康依靠强大的中央军队和特务监视,拉一派打一派构建了长达近二个多世纪的“德川和平时代”。
德川家康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对与海外进行贸易的日本商船发给盖有朱印的保护文书,称之“朱印船贸易”。
德川家康还着手改善与朝、中关系,试图扭转丰臣秀吉侵朝战争造成的对峙局面。自1601年至1604年,德川家康通过对马藩主宗义智的出面,向朝鲜表示友好,送还了被丰臣秀吉“拉致”到日的1702名朝鲜人,其中还有许多著名的儒学家,如姜沆、姜士俊、金光等。
经过多次外交努力,历朝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在1609年订立了对马藩与朝鲜《已酉条约》,规定每年日方可派20艘船抵朝进行正常贸易活动,朝鲜也可派出相应数目的贸易船赴日。
德川家康还设法致信明朝皇帝,表示友好,但中国明王朝正处于多事之秋,又怕日方多诈,故中日关系在明末清初可说处于冷冷清清的局面。 但是自康熙收复台湾后,中日冷清关系的局面有了大改善。
康熙二十三(一八六三)年,清在台湾设府县,康熙二十四年,清王朝显出自信,大开海禁,在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六台山四处设立海关,准予外国通商,并设立了减免税制度,予以奖励,从而出现了“闽、浙、吴,航天万里,鲸鲵不惊”的新局面。
中国的贸易船大量涌至对马、那霸、长崎等港口,商品有磁、茶、糖、丝绸等。由于贸易繁多,长崎出现了中国人专门居住地区,可谓日本最早的唐人街。
而中国沿海各地商业也十分繁荣昌盛,西方各国争相来华贸易,苏州船厂每年所造出海的船只多至千余艘,“商舶交于四方,遍于占城、暹罗、真腊、满刺加、渤泥、荷兰、吕宋、日本、苏禄、琉球诸国。”
可以说,自康熙到道光中期的百余年间,中日关系处于历史上和平互利的时代,中日文化交流也显出细水长流的生机,中国著名的书画家也应邀赴日传授交流。例如著名花鸟画家沈南频应日本皇室邀请抵日传授画艺,在日画坛引起了沈氏擅长的“没骨花卉”热。
(本文作者系横浜市立大学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