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摆脱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一边倒路线,为了修正差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而转换各项政策的目标。这时成为关键的概念就是“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政府看起来已经开始真正下大力气来培育这一能力。
中国自主技术开发愿望的欠缺和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缺乏,表现在对各国的竞争力进行比较调查时中国企业的排名落后。例如,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公布各国的竟争力排名中,2006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居第49位。这绝对不是什么高的评价。
中国的产业技术依然缺乏核心技术,所谓的制造也是进口重要零件然后进行组装。中国政府也完全了解这种现状,虽然动手太晚,但是已经开始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那时的方向性恐伯就在下面这五点。
第一,虽然是来自外国的制造业企业,但是迄今为止多属于加工出口型,今后应该不再批准这种低附加值企业对内投资,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应该要求它们体面地撤走。
第二,奖励中国企业增加参与制造过程上游和下游领域的程度。中国的汽车企业雇用日本的厂家和招聘来的外国技师,能够生产此前不能生产的发动机的例子,就属于这个范畴。
第三,应该促进中国企业积极在海外进行并购。
中国政府从十五计划的时候就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到2005年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以各种形式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了1万家。不言而喻,促进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海外的技术。
第四,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培育中国独自的产业竞争力路线。典型的例子就是航空航天领域。对中国来说,建立这种竞争力很强的领域,恐伯可以定位为理想的产业政策。
第五,应该以国家计划的形式,作为骨架提出包括上述多样内容的加强技术竞争力的方向。
2006年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到2020年)的科学技术振兴措施的骨架。这个纲要宣布的方针自然也被列入不久后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通过自主创新促进发展”的目标。今后,中国将把着重点进一步放到提高技术竞争力的路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