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爱吃栗子。相对于中国单一的糖炒栗子而言,日本栗子的种类似乎显得丰富些。比方说,带壳的、可以随意零买的栗子是盛在纸袋子里的,每个栗子的下端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小的裂口,吃的时候非常容易剥开,吃到坏栗子的概率也极小,外壳却没有中国糖炒栗子的油腻;还有一种是去了壳的栗子,颜色黄而温润,躺在漂亮的袖珍塑料包装袋里。这些栗子不分产地,也不分种类,统统叫做“天津栗子”。
在日本第一次遭遇“天津栗子”,因为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还引发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在登上从东京开往静冈的高速列车之前,同行的黄先生在车站的杂货店里买了几袋零食,其中就有两小袋、十几颗去了壳的栗子,包装袋上非常秀气地印着4个字:天津栗子。初在日本见到这种“天津栗子”,我的心里多少掠过一丝的讶然:在国内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板栗,出口到日本后居然摇身一变,被加工得如此精细和“秀气”!一起旅行的老刘是河南人,他的家乡也是栗子的产地,他说从没见过加工成这样的栗子,不好吃零食的他也尝了几颗。随行的黄先生是个日本通,我便顺口问他:“天津栗子是怎么卖到日本的?”他一听就笑着摇头:“你不要搞误会了。‘天津栗子’可不是大陆的天津栗子出口到日本来的,而是日本人对栗子的统称。”至于日本的栗子为什么取了个中文名字,又是如何与天津发生了关联,他就无从得知了。
无独有偶,从静冈回东京的时候,日本朋友望月敏雄也在车站为我们买了一大包热乎乎的带壳的栗子,说是旅途“漫长”,可借此聊解寂寞。于是,就同样的问题我又请教了这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全日本的栗子都叫做“天津栗子”。好奇之下,我决心查个水落石出,说不定这里头还有一段渊源呢!
回国已经有一阵子了。后来听说望月先生为此联络了日本NHK电视台,试图帮我搞清楚“天津栗子”的来龙去脉。遗憾的是电视台里也并没这样的资料记载,结果他们又跑到图书馆搜寻这方面的信息,并着手做一个有关“天津栗子”追本溯源的专题报道。黄先生跟我开玩笑:“天津栗子”现在成了我们心里的一个谜,也成了NHK电视台的一个研究题目了。看来要揭开谜底还要假以时日!
不过对我来说,“天津栗子”带给我的不独是好奇心。实际上,中国北京的良乡栗子也好,日本的“天津栗子”也罢,滋味大抵是差不多的,只是日本人精于加工和包装罢了。可也别小看了这点心思。
说起来栗子也是中国人喜爱的果品,可中国人的吃法几十年都没有进步,一直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方式。无论是北京个头“硕大”的板栗还是深圳“袖珍”的小栗子,吃的时候都是皮难剥,手被弄得很脏。拿我自己来说,看到栗子想吃的时候每每心有顾忌,十有八九都是想想就作罢了。
笔者也常常听到一些爱吃零食的朋友抱怨栗子吃起来不太方便。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也琳琅满目,诸如米饼、各种袋装的枣子、制作工艺称得上精良的柿饼等,独不见有人拿栗子做做文章,在栗子的加工上动动脑筋。更何况,栗子的肉可吃,栗子的皮也是宝贝,据说那是日本人做和式壁纸的上好原料。照理讲,中国的板栗真的是颇有文章可做,只是不知道中国的栗子何时才能变成“天津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