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在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挣扎后,复苏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东京的大学毕业生,就职率在90%以上。企业招聘大会上,企业与来求职的学生数量相差不大,一般来说,是学生在挑企业。记者眼中能看到的依旧是平均化的日本社会。东京街头偶尔能看到表情呆滞,脏衣裹身的流浪汉站在那里,但未听到他们向过路的行人乞讨什么。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感叹如今日本下层社会的人渐渐多起来。当然,日本的所谓下流社会,并没有在衣食住行方面和其他人有何不同,可能是邻居去百货店买东西,自己只能去廉价店,仅此一点区别而已。 教育的特殊定位 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何以能在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里,首先要提到教育。虽然日本也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但日本的中小学依旧是义务教育的圣城,甚至,是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避难所。在基础教育方面为日本人提供了人人享受教育的机会。家境困难的人,在日本可以享受免费接受教育的权利。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学童俱乐部(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学生可以在3点放学后,来这里看书写作业,有老师辅导监督),费用减免。此外,书本、午饭的费用也很低。从农村、地方到东京的所有人,都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进附近的学校读书,从未听说缴纳转校费、代培费的。 国家是教育经费的主要负担者,拿出财政支出近11%的经费用于教育。日本能够长期保持经济大国地位,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的存在,与其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属于公务员,其工资算在这笔经费中的。 富庶的农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日中经济评论家西忠雄认为,“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1947年到1950年的日本“农地改革”(土地改革),让日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城里人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生活的时候,农民有了地,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日本是农民先富了起来。 但是,一旦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无疑会迅速超过农业、农村。日本通过在农村建立农产品流通体制、在国家财政上长期拨巨款补助农业,维持了农村的稳定与富足。富庶的农村,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也带来政治的稳定。不会因为经济差别过大,造成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剧烈流动。日本劳动力既能滞留在农村,也能在需要的时候输送到城市,没有给日本就业造成太大的压力。 除此外,日本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还注意扩大社会保险。在城市,日本的失业率低。不少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在10%左右,日本则很少有达到5%的时候。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矢吹晋说:“日本城市农村能维持一个比较平均的生活水平。大公司的高管与普通职员在工资上没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悬殊。”人人有工作,自然实现了社会的均质化。所谓“下流社会”中的人,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不是很稳定。但日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是每个人、包括在日本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外国人都可享受的权利。还是回到日本政府公布的数字上,2005年7—9月,政府向厚生劳动省支出的费用为41617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22.71%。 (据《瞭望东方周刊》陈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