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东南部,毗邻东京湾的临海地区是东京新兴的超级生态区。
这里聚集着一批专门从事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企业,它们担负着从废弃物中回收资源,尽可能减少废弃物最终填埋处理量的重任。这些企业分工合作,使废弃物再生产业从“回收废弃物的静脉产业”转变成“提供资源的动脉产业”。
日前,新华社记者来到这片尚不为普通人熟知的区域,目睹了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垃圾可再生
从东京都中心的千代田区驱车30分钟,就可到达江东区的临海地带。隔着一片不宽的水面,对岸就是繁忙的羽田机场。大巴停靠在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银白色的大楼前。
进入大楼,不大的一楼门厅中间背靠背摆放着一圈蓝色小沙发。地面纤尘不染,地板上可以倒映出墙壁和通往二楼的楼梯。三楼通道一侧是落地窗组成的玻璃墙,冬日阳光隔着玻璃洒进来。窗外,碧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海水微微泛着波浪,不远处飞机频繁地起飞、降落。满目美景,让人无法把这里与“垃圾”联系到一起。
跟随公司超级生态工厂建设所长石渡一成进入垃圾起重机操作室,才得以与垃圾“谋面”。
从垃圾起重机操作室的窗户望去,密闭的垃圾堆放坑中是小山包一样的建筑废弃物。操作员操纵起重机将废弃物抓放到一侧的进料斗中。堆放坑内粉尘乱舞,而操作室内却几乎感受不到有粉尘存在。
走进一旁的中央操作室内,五六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掌控着废弃物处理各个环节的设备运转情况。石渡一成指着正面墙上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液晶屏说,整个生产区域安装了100多台摄像机,不间断地跟踪拍摄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从今年4月起,公司结束调整阶段,开始独立运营,届时中央控制室只需5个人就能实现对设备的全天候监控。
石渡一成介绍说,废塑料类及建筑垃圾等产业废弃物被投入进料斗后,首先在气化炉中被加热到550至630摄氏度,不可燃物质被排出气化炉后,磁选机和铝筛选机可分选回收其中的铁和铝。可燃物进入回旋熔融炉二次加热到1300摄氏度左右,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炉渣粉碎后可充当建筑材料。两次加热生成的大量高温气体进入锅炉,使注入锅炉的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做功后的蒸汽经复水器还原成水,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而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降温塔、过滤式集尘器、洗烟设备和催化剂反应塔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二恶英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排放量只有法定基准的二分之一甚至43分之一。
据介绍,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每天可处理废塑料类等普通产业废弃物550吨,以及属于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的医疗废弃物100吨,产生热量的发电功率为23000千瓦。电能除一部分供工厂内部消耗外,剩余部分由电力公司收购,而铁、铜、铝等金属则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垃圾能发电
生物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生鲜垃圾发电,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生鲜垃圾发电企业。这家公司的设备全年全天候运转,日处理生鲜垃圾130吨,相当于60万人一天排放的生鲜垃圾总量,其中固态垃圾110吨,液态垃圾20吨。
从生鲜食品市场、食品加工厂、超市和饭店收集来的固态生鲜垃圾运抵公司后,直接被从翻斗运输车上倾倒入进料口,再由大型传送带运送到设备上方。垃圾从上至下依次经过两类粉碎机。粉碎后的垃圾进入特殊的筛选机,混入其中的塑料托盘、保鲜膜等难以发酵的杂质被一一分离,而生鲜垃圾则进入调整槽。当然,运来的牛奶、果汁等液态生鲜垃圾可以直接进入调整槽。在调整槽中稍事“逗留”,做好了发酵准备的生鲜垃圾被送入发酵槽。生物能源公司拥有两个棱柱形的发酵槽,每个发酵槽的容积达2000立方米。被送入其中的垃圾在35至37摄氏度环境下,经过约30天发酵,就转变成沼气。两个发酵槽每天最多可生成沼气1.3万N立方米(N指在标准温度、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标准体积),其中甲烷浓度可达64%到65%。
生鲜垃圾发酵为沼气仅仅是发电的第一步。之后,气体进入球形的贮留槽,积攒够一定量后才被导入发电设备。生物能源公司拥有的发电设备包括1台功率250千瓦的溶融碳酸盐形燃料电池,两台功率各为280千瓦和560千瓦的燃气引擎发电机。其中,溶融碳酸盐形燃料电池是最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发电功率超过45%,而且几乎不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3台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平均每天可发电2.4万千瓦时,按每个家庭每天消耗10度电计算,这家公司每天的发电量可以满足2400个家庭的需求。电能中60%以每度7.7日元(约合6.4美分)的价格出售给电力公司,剩余部分保证公司内部用电自给自足。发电机排出的废热也能被有效利用,如给发酵槽加温或干燥污泥,以及作为燃料电池的加温用热源。公司的整套设备每天可回收热量8500兆焦耳。
将生鲜垃圾转化为能源还有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燃烧沼气放出的二氧化碳,等于用作发酵的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因此不会额外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与能量相等的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能源公司每天相当于减排约14吨二氧化碳。
据介绍,2006年4月投产的生物能源公司总投资达30亿日元(约合2483万美元),预计3年即可收回投资。由于排放垃圾的企业或垃圾收集机构要向生物能源公司支付垃圾处理费,所以公司的营业额只计算这部分收入,并不依靠出售电能营利。
提供资源的动脉产业
根据《东京都环境白皮书2006》,东京都2003年度排放产业废弃物2358万吨,其中近30%最终要通过填埋处理;2004年度排放普通废弃物505万吨,其中90万吨也要依靠填埋。
长期以来,东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主要依存邻近的千叶、埼玉和栃木等县。据日本环境省统计,截至2002年末,全国2655个产业废弃物填埋场剩余容积仅为1.82亿立方米,仅够4.5年使用;而截至2003年末,日本全国2039个普通废弃物填埋场剩余容积共计1.37亿立方米,仅还够13.2年使用。填埋场饱和已成为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紧急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京都于2002年启动了旨在解决废弃物问题,培育新兴环境产业,以及转向循环型社会的“超级生态区”项目。首批公开招标的8家企业已于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期间全部投产。这8家企业分别侧重处理不同门类的废弃物,以使尽可能多种类的废弃物得到循环再利用。
除上面介绍的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利用废塑料类和医疗废弃物发电,生物能源公司依靠生鲜垃圾发电外,高俊兴业公司主要从混合建筑垃圾中分选出可再利用的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3%;日本环境安全事业公司则通过化学处理,使印刷线路板无害化;Retem公司从事含铁复合材料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处理。
这些企业间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生物能源公司从生鲜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塑料托盘、保鲜膜等难以发酵的塑料制品都被送往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供那里发电使用。而高俊兴业公司从垃圾中分选出废金属、废石膏、废水泥、废纸、废泡沫、废电线等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后,剩余的破碎纤维、木屑等经压缩捆包后也被送往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发电。
正如东京都环境局废弃物对策部副参事下鸟英雄所说,这些企业分工合作,力争使废弃物再生产业从“回收废弃物的静脉产业”转变成“提供资源的动脉产业”。(钱铮)
新华网 2007年0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