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先生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第31回访中团访华,35岁的深圳格兰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宜龙应邀以日本中小企业家身份参加访问团,在中南海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接受记者采访时,林宜龙介绍了他在深圳创业,成功开拓日本市场的经历。
22岁打工仔深圳开厂
1989年,林宜龙从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珠海某国企,当上了一名技术员,2个月后被派遣到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不多久,所有派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通过各种关系回到了珠海,而林宜龙因干活不错、技术好被深圳的经理看中,提出让他留下来。这对林宜龙来说是一个难题:如果回到珠海,起码也算是个国家干部,但在深圳就纯粹是个打工仔,要在车间里摸爬滚打。
最终,林宜龙选择留下来。他在深圳帮忙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天到晚就在车间里干活,从图纸到车、磨、刨、钻等各项机械加工,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在车间里实习了一遍,技术大大长进。而且,他还当过采购员,当过市场推销员,哪里缺人手,他就主动去承担。
当时,深圳上步工业区有很多电子厂,林宜龙察觉到机电配件需求很大,许多产品自己都能做,林宜龙感到有很大发展空间,22岁的他毅然辞职,决定自己做老板。
没有钱注册公司,他就挂靠在人家公司下。每天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家家上门推销、接单。第一个订单是桑达电子公司给他的,赚了3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太太口袋里掏不出买菜钱
拿到第一笔收入后,林宜龙在岗厦租了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厂房,那是个阳光和雨水可以自由出入的铁棚屋。从广州买来二手旧机床的同时,也请来了两位退休的老师傅,加上在深圳招聘的一个技术工,工厂就开起来了,那是1991年9月。
林宜龙还是每天骑着破单车去送货,为了赶时间,在热辣辣的太阳底下骑单车到蛇口只用1个小时。身上晒脱了皮,也不敢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因为赚到的钱必须马上添设备,扩大生产,并且要保证产品质量。
这时候,他的太太也从广州来到深圳,他们是同学。在岗厦租的一间不足10平米的农民房成了他们的家。有时,太太的口袋里就是掏不出买菜的钱。两年后,林宜龙在梅林承包了一家电子厂的模具车间。又过了两年,这家电子厂因经营不善,老板把全部设备盘给了他。1995年1月12日,深圳市格兰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这年,林宜龙有了真正的公司,他的儿子也出生了。
靠质量从日企拉来大订单
随着深圳的发展,许多日本公司纷纷到深圳设厂。1994年,林宜龙就把自己的产品向爱普生公司推销。日本公司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少有的苛刻,但是林宜龙的产品却让他们眼睛一亮。这个小伙子从普通车床设备上做出来的产品精细到无可挑剔,而且相比香港和日本的配件供应商,也有供货时间和价格上的优势。
从爱普生开始,林宜龙不断得到日本企业的订单。为了赢得更多的日资企业的信任,面对日资企业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和供货量的增大,林宜龙卖掉了涨势正火的全部股票,投资数百万元从台湾引进了5台数控设备。此后,林宜龙成为供给爱普生、三洋、东芝等公司工装夹具和铁卡板的大客户。
把产品打进日本市场
对日本在深企业的供货中,林宜龙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打进日本市场?
1999年2月,林宜龙第一次出国,去日本。这一次,他结识了1989年到日本留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日本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武晓东,两人很快成了“同盟军”,一个星期内做出了在日本开设分支机构的决定。随后,又有4名日本留学生加盟。林宜生的产品逐步打进了日本本土公司。2003年,格兰公司年产值1.6亿人民币,资产超过5000万元,年纳税1000多万元。格兰达在日本业务的开展,逐步引起了日本企业和各方面的关注,把它看作非常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林宜龙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国内光机电一体化的一流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