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少人多、资源贫乏、粮食不能自给。它在储备时更多地是强调粮食安全的目标,保持国家粮食的高储备率。2000年的资料显示,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40%,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的280%和法国的132%。在30个发达国家中,日本排在倒数第二位;在世界排在128位。因此,日本十分重视粮食储备问题。 1995年,日本政府将储备粮制度化。日本的《新粮食法》规定,政府设立专项储备,储备粮的储量大约为150万吨(±50万吨),约相当于正常年份3个月的供应量。2001年前,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整粮食储存指标,认为日本储备粮的适当储量应在100万吨左右。 美国人均年占有粮食1.5吨,是个粮食生产过剩的国家,每年约有占总消费量40%的粮食转为储备粮。像美国这样的粮食生产大国,在近几年有意削减库存,储备目标倾向于取得最佳效益。 美国采取国家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储粮体系 改革后的美国粮食储备采取国家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体系。目前实施的农产品储备分为3级:首先是联邦储备,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资金雄厚,有政府持有的资本股1亿美元,根据需要还可向财政部和私营贷款机构一次借款300亿美元作为周转资金,有人戏称这笔高达300亿美元的信贷额是美国最大的一张“信用卡”。这种资金优势使它在美国粮食储备的市场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农产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上收购农产品,以提高价格;当市场上求过于供,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时,农产品信贷公司则抛售自己的储备,以稳定价格,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是农场主储备。美国于1977年4月开始鼓励农场主自主储备,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减少国家粮食保管和库存的费用。参加储粮的农场主必须与商业信贷公司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商业信贷公司负责按合同规定的数量向农场主支付储藏费用和低利率贷款,参加储粮的农场主必须执行政府的粮食生产计划,不能自行处理储备粮,否则要罚款。当市场粮价高于政府规定的投放价时,农场主方可将储备粮出售,如果农场主想将储备粮留着,商业信贷公司就不再支付储粮费用,但农场主仍可获得低息贷款的优惠。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更注重减少运行成本,压缩财政开支,联邦储备的数量不断缩小。相反,农场主储备和自由储备的规模正不断扩大。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度,美全国玉米的总库存为10.59亿蒲式耳(1蒲式耳约合36.4升),其中政府的库存仅有500万蒲式耳,占总库存的4.7%。高粱、大麦、燕麦的总库存量分别为4500万、9200万和5700万蒲式耳,全部都是市场自由储备。也因为日本储备粮两年一换。 日本储备粮两年一换 多年来,这种不断吐旧纳新的滚动式储备被日本专家认可。与之相对的囤积式储粮存在很多不足,主要的弊端有4个:一是如果无需动用储备粮,储备粮就只能用于对外援助或饲料,给日本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二是储备粮一旦被长期搁置,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质量下降;三是如果储备粮数年更新一次,更新时必然要扩大生产量,导致生产规模的急剧变动,对民间生产造成不便;四是囤积式储粮花费多,如以5年一次的更新周期计算,囤积式储粮每年要花费日本政府600多亿日元的费用,是滚动式储粮的3倍。 当然,如果出现储备粮也难以应付的紧急情况,政府则会考虑将其他用途的米转作主食用米,同时购买进口米。 花心思卖储备粮 美国的粮食仓库多为私人公司或农场主所有,国家不经营。如果国家要寄存粮食,就要付仓管费。美国粮仓多为立筒库,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仓库的储藏能力可达10万多吨,一般粮库可存三五万吨。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储备粮的销售也主要依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日本民众喜爱国产米,所以日本的储备粮基本来自国产米,进口米在日本少有市场。这些来自国产米的储备粮一般不作加工,收割后直接以稻谷的方式进行保存。 日本的储备粮都在签有契约的米店里销售。日本全国共有2万家米店和超市在协助销售政府储备米。 (据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