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前后两园的细流十分狭窄,两岸卵石护坡,跨细流不是用小石板,而是用巨石板桥,更做作的是,桥两边或一边加以高护栏,其实,溪宽也就半米左右,不用桥梁也可以渡过。北岸建清秀庵,山花上题匾。南岸建茶室,茶室前有中门、腰挂、石灯笼和洗手钵石组等,周边用竹栏围合,形成一个独立区域。腰挂前面用三个巨石作为踏脱石组,檐口下的地面铺竖瓦以防滴水时溅起雨水。
出茶室跨另一巨石板桥来到水心亭。水心亭并不立于水中央,而是立于后园的西岸,用于欣赏后园水景。水心亭亦为茶亭,屋顶用草顶,十字山花,体量巨大,然周边树木众多,显得十分得体。它正对园林中心,从亭内可以观赏到园池、中岛。水心亭北侧为迎素堂,厅堂临水一面并不开门,高高的月见台没有栏杆围合,屋顶用歇山桧皮顶,形态高挑,与周边树木不合,显出丝丝孤傲。
后园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名水字池,概平面如水字。正中堆一个小岛,岛上点五个天平式基石,据说,这里原来是东大寺的西南院,这些基石就是当年遗物。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连接北岸与中岛的汀步用圆形臼石,每个一样大小,石面外旋形凹槽让人感到十分自然。水池东面来水,来水分成两股,北面一股以细流清溪的样式流注入池,南面一股以二次跌落的形式注入池内。溪流驳岸用大小不一的山石砌成,河床用大鹅卵石铺底。在两股细流中间堆起土山,成为园池的背景山。
依水园是池泉回游园,后园的池北园路是路景最妙的地方,路两侧用土堆坡,坡上植低矮的红叶树,之间杂以绿叶,以红为主,层层高起,配植有致,名之为红叶道十分贴切。园坡上,树木高大、疏朗,与坡下水边的低矮植物不同,显出后山的高林效果,地上满是红叶。循瀑布而下,能见到密林之间的曲流。水字池的南面建有一个会客室,其实就是一个茶室,它正对水字池的中岛,背依园墙,显得有些孤单。
纵观全园,称其为依水园是名副其实,水面多,变化也多,但前园水景不如后园。还有,自从后园建成之后,三山借景效果弱化,园林建筑显得孤单,缺少与植物和景石的呼应,为美中不足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