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南视窗11月28日消息: 66年前,他是修建南渡江铁桥的日本工程师;建国后,他是海南工业发展的元老级人物;述及往事,这位87岁的老人三次掩面无语——— 黄博明还有一个名字,深藏内心不愿提及:斋藤博明。 这个名字,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知道。 台湾、日本、海南,是黄博明生活过的3个海岛,犹如3个节点,串起了黄博明如海岸线一样曲折的人生。 老人是日军侵琼时期的日本工程师,这段历史,几十年来如十字架,沉沉压在老人心头,至今还在隐隐作痛。 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因为这份伤痛,长期以来,老人对几乎所有人都紧闭着记忆之门。对身边朋友和亲人的询问,他总是说:“我曾经有负于中国人民,回忆往事对我来说,非常痛苦。” 推开锈迹斑斑的记忆之门 11月15日在海口市海秀路的一幢老式宿舍楼里,记者拜访了87岁的黄博明。因右腿骨折,老人已卧床两年。在几乎与世隔绝的两年间,老人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严重退化,但他还是一点点推开了那扇锈迹斑斑的记忆之门。 “我妈妈是台湾人,姓黄,斋藤是爸爸的姓,他是土木工程师,在台北工作时,认识了我妈妈。”黄博明吃力地开始了讲述。 1919年,他出生在日占据时期的台湾。很小的时候,黄博明被送回到父亲的老家日本千叶。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东京大学,研习工科。直到1938年大学毕业后,他才重回台北,在台湾糖务局谋了一份“技师”的差事。 “当时,很多台湾朋友来海南榨糖,说这里能挣到钱。”就这样,1939年11月,“我坐着轮船漂了几天就到了海南。”黄博明对记者说。 那时的黄博明正青春年少,不曾想到此番到来,选择了一个多么错误的时空。来海南后,黄博明先后受雇于台资和日资公司,其中包括明治制糖株式会———一家对海南进行经济掠夺的日本商业机构。他先在定安做过农业服务员,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漂亮善良的“定安娘”,两人一见倾心,结为连理。 后来他以工程师的身份,参加了日占时期的一些大工程建设:南渡江铁桥、海口机场、石碌铁矿至三亚的铁路等。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