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供应链系统导入
日本引进供应链系统的流通企业急速增加是在1995年左右。但是零售行业开始引进销售时点管理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一般认为,80年代初美国服装行业最先采用的“快速反应”系统(Quick Response)是供应链系统的原型。当年,美国的服装行业为了抵御廉价的输入服装,厂家对于零售业的订货开始实施“快速反应”,就是要迅速交货。具体地,就是零售店、批发店、衣料和成衣厂商实行订货、接订、库存等信息的共有,以达到削减库存、缩短交货期限的努力。进入90年代初,食品加工和日用品加工开始模仿“快速反应”形成自己的体系,称为“有效消费者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这个方法的目的也是以厂商和销售商的信息共有为基础削减库存。这些努力的结果,实现了收发货的数据化和库存管理的效率化。95年左右,快速反应和有效消费者反应开始统称为供应链(SCM)手法。之后到了97年左右,美国又产生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新的供应链手法。厂商和零售店通过因特网实现各自制作需求预测信息的共有,双方的数据系统的结合和相互依赖为其特征。零售店根据这些数据直接向厂商进货,而不必经过批发商。厂商则运用事先得到的销售数据,构筑全面对应零售店要求的供货关系。通过这个体系,零售店可以避免缺货,厂商可以事先知道应该生产的商品数量。
日本厂商如索尼、夏普等家电厂商,朝日啤酒等食品厂商都积极地进行着供应链手法的尝试,组织化的大规模零售店,如KOJIMA、Bic Camera等家电商品直销店、专营店,综合超市、方便店系统都积极配合厂商的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减少库存和供货效率提高等的成果。尤其是Seven-Eleven之所以迅速发展成日本最大的零售业企业,最基本的原因是彻底地进行销售时点管理和在订货方面与厂商的密切配合。日本供应链手法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出最初的单纯模仿,渐渐富有自己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