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8月6日至13日,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华文教育协议会主办的首届旅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云南昆明举行。参加这次夏令营的营员和领队共60名。报到当天,营员们纷纷从日本、北京、上海、武汉、大连等地乘飞机汇聚到四季如春的昆明,虽然那天的地面温度只有19度,但当我们走下飞机,看到云南人手捧鲜花迎接远方的来客时,就已经感触到了春城那融融的暖意。当晚云南省侨办设宴款待,对参加寻根之旅的营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的云南之行,早已令人心想神往。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雪山、红土地、石林、滇池、蝴蝶泉、梯田、少数民族……在未到云南之前,这些名字就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止一次地掠过。
石林揽胜
第二天8月7日一早,在云南省侨办2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云南省国际旅行社2位热情的导游和2位司机师傅的引导下,营员们驱车奔赴石林。高原的天色是动人的,云彩像漂浮在蔚蓝的大海上的帆船,朝着海港进发。到达石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我们下榻的石林宾馆就在石林地质公园里面。把行李放进房间,我们便出去游览石林。
石林,以天下第一奇观而闻名于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参差错落,直刺青天,显示出一种铁骨铮铮的阳刚之气,远望宛如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这些被称为喀斯特地质遗迹的石头,千奇百怪,形态万千。他们宛若一件件由大自然这一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天然艺术杰作,亿万年的岁月在这里凝固成一片片令人遐想无限的石峰:唐僧、悟空、观音、将士,孔雀梳翅、犀牛望月、双鸟度食、雨后春笋、蘑菇之王……听导游介绍说,这些平地挺起的奇峰怪石,原来都是上亿年前汪洋大海的杰作。这些沉积于海底的厚厚的石灰岩,在两次新造山运动过程中,地壳抬升,海水退尽,露出了地面,天长日久的风化雨蚀,石柱彼此间或断裂或揿倒,横迭斜倚,形成了今天这千姿百态的石林。似笋,拔地而起;似蘑,顶天立地。如老夫漫步,若母子携游,这天开异境给予人们清新的美感和浓郁的诗意。我们的导游还诙谐地对女士们说,见过石林,请你不要再相信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在这里海也枯了,石头也烂了。
刚进石林不久,在那青灰色的巨石和青翠欲滴的草坪之间,身着红色民族服装的妇女们格外引人注目。导游告诉我们,她们是彝族的分支——撒尼族。撒尼族姑娘叫阿诗玛,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小伙子叫阿黑哥,意为勤劳勇敢的男人。不知不觉中,我忽然发现身边增加了好多阿诗玛,仔细一看,才知道美丽的小阿诗玛和帅气的小阿黑哥竟是我们的小营员们扮装的(见图片1),而她们的妈妈自然不甘寂寞,也纷纷穿上那红色的衣衫,在镜头前将自己婀娜成熟的身影留住。
石林的石径幽深曲折,石林的景色有种怪诞的美丽。在大石林的信道中,我们还看到一块巨石悬卡在两座石峰之间,置于我们的头顶,摇摇欲坠,令人为之悚然。这块巨石叫“千钧一发”,据说是一次大地震震断了一座石峰的头,那断掉的部分就卡在两峰之间。导游说,如果你没有做过亏心事,你就可以坦然地从它的下面走过。大家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过,便不得而知了。接下来我们还看到了“龙牙”。“龙牙”离地有三米多高,成锥型倒立。如果摸到“龙牙”,就会永远有健康的牙齿。导游的话音未落,几个小营员早被爸爸举起,迫不及待地摸到了龙牙(见图片2)。峰回路转,我们遇到了一条脖子粗一点就无法正常通过,而要深深地弯下腰鞠个躬才能过去的幽径,脖子细长而身材苗条的顺利地过去了,而五大三粗的则在众目睽睽之下尝到了被挡的尴尬。每逢此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一起开怀大笑。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小石林。这里林木青葱,地势平坦,显得比较开阔。在茵茵的绿地间奇峰怪石星罗棋布,艳丽的花朵紫的、红的、黄的不时从崖间探出头来,一池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充溢着诗情画意。画面的我们60名营员和领队的第一张合影便是在这里照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圆形的碧池之旁,有一座石峰,顶端呈淡红,宛若一位身材苗条富有青春活力的撒尼少女。当地人亲切地把它称为“阿诗玛”。它唤起了人们对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女主角阿诗玛的怀念。
难忘的捐赠仪式和篝火晚会
傍晚,我们来到了石林县石林镇中心小学。石林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彝族学校,身着艳丽的彝族服装的小朋友们在校门吹奏着乐曲,将我们迎进校园。这次拜访石林镇中心小学目的,一是捐赠钱物,小营员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日本,他们没去过中国农村的小学,没看见过农村孩子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通过对比激励来小营员们,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心。二是与彝族小朋友展开交流,小营员们还不太知道中国除了汉民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这次他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互动,与彝族学生结为朋友。
在捐赠仪式上,云南省侨办副主任王冰女士致欢迎词,随后石林县统战部杨副部长、县教育局华副局长、石林镇中心小学张校长以及夏令营领队、日本同源中文学校理事长杨林分别发表了讲话。出发前31名小营员听说云南还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孩子,他们特意在日本准备了礼物、捐款以及衣服、被褥,千里迢迢带着这片爱心,郑重地把自己的礼品和捐款送到结伴的小朋友手中。石林镇中心小学的31名彝族小朋友们也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妈妈绣制的民族包送给了我们的营员。随后,他们手拉着手,在教室里,在校园中,谈笑风生。淳朴开朗的彝族小朋友们向我们的小营员介绍他们的学校,询问小营员们的学习情况;有的小营员则教彝族小朋友用日语划拳,赢了的一方笑得前仰后合(见图片3);彝族小朋友现场表演空手翻,我们的“才子”李昊练习抖空竹,都赢来了惊叹和掌声(见图片4)。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参加夏令营的小营员们,大的16、7岁,小的不过6岁,个个会说汉语。学生们还主动交换了通讯地址,表示今后也要经常通信交流。
晚上,我们和彝族小朋友们共进晚餐,在等待篝火晚会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小营员们还各自邀请与自己结对的彝族小朋友到自己房间休息、畅谈、吃水果、玩耍。后来我听说,一位彝族小朋友怕自己绣的民族包不太理想,执意要把妈妈绣的更精致的民族包送给营员,深夜,这位彝族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骑着摩托车,特意将民族包送过来。如此淳朴的温情让我们小营员和她的妈妈感慨万分。
夜幕低垂,在石林宾馆院内的一处用茅草搭成的寨子里,云南省侨办为我们准备了一场民族舞蹈表演和篝火晚会。除了专业演员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舞蹈之外,石林镇中心小学彝族小朋友也放歌劲舞,我们的小营员演唱了两首歌曲,李昊同学表演了抖空竹,家长们也登台献歌。晚会洋溢着热情的气氛。两团篝火燃起,熊熊的火焰染红了半个夜空,染红了舞者的面颊。笑声、歌声飘逸于火海、舞海之中,和着欢快的音乐,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两个圆圈尽情地学跳彝族民族舞。优美的舞步,笨拙的模仿,看的,跳的,听的,照的,汇成一个共同的旋律。拍掌跳转,节奏强烈,畅快至极。
大家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夜晚10点篝火晚会宣告结束时,许多人或许同我一样感到意犹未尽吧!难忘的一天,它留在小营员的梦中。(同源中文学校 吴梅/来源 日本中文导报) 中国侨网 2006年08月29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