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是国家或教会对出版业进行的一种行政干预,虽然禁书的现象在古代社会中已经存在,但直到出版业进入大批量的机器生产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禁书才逐步形成。综观近现代各国的禁书,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通过政府颁布的《出版法》并结合图书的样本缴纳制度,由政府特设的某个职能部门对出版物进行审读,在图书进入发行的前后,查禁违反法规的出版物;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得到落实,《出版法》被废止,出版业从业者的自律逐步加强,对违反法规的出版物的制约,主要通过法庭裁判来认定并实施。日本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禁书,基本上也经历了这两个阶段,大致可以1945年8月日本政府战败分为战前(明治、大正和1945年8月以前)、战后(昭和1945年8月以后)两个时期。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的禁书,主要集中在查禁淫秽读物,以及亵渎宪法尊严等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随着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在思想言论方面的禁书逐渐增加。在大正末年和昭和初年,由于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各国革命运动高涨,这一期间日本的禁书中出现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出版物。“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入全面战争状态,政府于1934年(昭和九年)5月对《出版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除了强化行政审查制度之外,又增加了“冒渎皇室尊严”的违禁名目。1938年(昭和十三年)又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其中的第20条规定,“政府在战时得根据国家总动员的需要,对报纸和其他出版物登载的内容进行限制和禁止”。这一规定,从法律上赋予了政府言论统制的权力。直至战争结束,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查禁的出版物,除了色情淫秽读物外,大量是涉及不利于战争动员的内容,甚至有的出版物因披露了日本军队在某些地区吃败仗的情况,也会遭到查禁。至于被捕入狱的人士,一般也不准出现在出版物的作者名单中,即使此人确实参加了书稿的编写,也会被检查部门要求强令删除。
1945年(昭和二十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以美军为主体的盟军进驻日本。在盟军推行的民主改革措施中,清除军国主义、实施言论自由是主要内容之一。由此,战争期间出版的大量鼓吹军国主义的出版物在审查确认后遭到查禁,《出版法》与《新闻纸法》相继废止。1947年1月颁布了新宪法,宣称将保证言论和出版自由,废除出版物检查制度。实行了多年的出版检查制度一旦放开,出版物中一度出现了大量有伤风化的内容,这种现象在杂志中尤其严重。这一现象引起了管理机关及知识界的关注,随后逐渐推行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出版从业者的自律,1957年日本书籍出版协会和杂志出版协会共同制定了《出版伦理纲领》;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各地陆续出台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法规,一些被认为不利于青少年阅读的图书在某些地区遭到抵制;逐步完善法规,通过法律来制约影响社会治安的出版物。虽然,上述问题至今还不能说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黄色淫秽读物至今仍然困扰着日本社会,法律手段的禁止总是滞后,游离于管理体制之外的地下出版绵延不绝,但无论如何,通过行政手段大规模的禁书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体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了历史。
如何既保证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又有效地遏制影响社会治安的不良出版物,是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日本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禁书活动,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和思考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