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在北京生活了一个月。在此之前,我的“外国”概念都是发达的美国和欧洲,第一次来到一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欲望是“最想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后来我考取了研究生,方向是农业经济学,5年间10多次来中国。虽然每次都是从繁华的城市进入中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到中国的农村和乡镇,了解那里的农户,了解在那里打工的人,了解那里土地流转的情况。
喜欢了解中国的农村,一是因为本身学习农业专业,一是想从农业看中国。我对中国的印象一直在改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这是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因此引起各种矛盾,比如三农问题。
对中国农村的最大印象是:在发达的农村地区,有很多来自其他省份的打工一族。我喜欢留意这些打工仔、打工妹的着装,他们的工作、居住、娱乐情况。在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当地就老人多,很少年轻人;当地官员都穿西装,农民穿得不好。
根据自己多次走访中国农村地区的经历,和2002年对四川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考察,我准备出版一本中国农村研究专著,目的是剖析中国农村在家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后的土地流转情况。年轻劳动力都流失之后,农户承包的土地都由家里非主要劳动力的爸妈来耕种,这些50、60岁的中老年人更多选择把原来就少的耕地荒废了,荒废又带来土地质量的下降。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每天看中国各个地方的报纸、网站。我喜欢看中国资讯中介绍人物的内容,因为可以通过了解老百姓的人生来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在日本,日本媒体也经常采访在中国的日本人的情况,以此了解中国的情况。
我的中国朋友说,以前以为日本人都是坏人,接触我之后才发现日本人特别温柔,于是对日本人的观念变化很多。与中国朋友交往跟与日本朋友交往完全不一样,我受不了中国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他们会经常给你电话,约你外出活动,太过密切没有空间,是种困扰。反过来想想,这样也有好的一面,朋友之间可以了解方方面面。从跟他们的交往中,我也发现他们了解日本人的途径比日本人了解中国的途径要少,毕竟日本来中国现在更方便一些。
(作者简介:森路未央,1973年生,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经济专员。1994年第一次来中国。在中国生活的五六年时间里,去过中国三分之二的省份,都是去农村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