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约型社会”不仅需要各种节约的技术和经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公民都养成节约的习惯,在整个民族中形成一种“以节约为荣”的风气。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人节约很有一套。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两倍。如果日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为1,美国则为2.72,英国为1.91,法国为1.59,德国为1.41。那么,日本人为何会这么节约呢?
日本朝日电视台有一档“看明星如何用1万日元过1个月”的节目。在日本,餐馆一碗面条也要700日元左右,1万日元要想在日本生活1个月,几乎不可能,而这个电视节目却每周请一名有名艺人,向极限节约生活挑战。最新一期的节目请来的是日本著名笑星滨口。为了节省每个日元,滨口想尽了办法,甚至将海带上的盐提炼出来再使用,终于度过一个月。该节目提倡的节约行为引起日本主妇和年轻人争相效仿,收视率连连走高,被放在每周四晚上7时的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刮起一股节约的旋风。
认清国情是促使日本人节约的根源
日本人的节约首先是在清醒认识自身资源不足的基础上树立的一种忧患意识。这些天,本报记者就节约问题对自己的日本朋友搞了个小型的调查,电话采访了位于各地的11名朋友。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日本朋友都认为,日本人节约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清楚日本的资源极度缺乏。他们说,日本比不上中国地大物博,而且由于日本是岛国,无论多么缺少物资,都很难依赖其他地区,因此节约成了日本民族的传统。比如日本的储蓄率迄今仍是冠盖全球的。但也不能仅仅从这种单一的纯自然角度加以说明。展望历史、放眼世界可以看到,在地球的其他地方、人类的其他族群,鲜有像日本这样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极度匮乏国家,能够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它现在仍是超级经济强国),甚至一度走上错误道路、萌发和实践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撇开日本一度走军国主义道路、靠杀戮和劫掠来增进国民财富的负面历史不谈,从日本本身的社会生活来看,无论是在明治维新以前的自然经济阶段,还是在工业化以后的发达经济时期,它的国民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总体上还是有活力地契合的,主流的生活品质始终也不是很差。而同样的国情如放在其他地方、其他族群,大抵能凑合着过穷日子就很不错了,光靠省吃俭用不拉动消费是不可能发达起来的。显然,日本的节约立国风尚,或者“节约型社会”的含义,绝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类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概念,贯穿于社会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运转方式的整体集约化过程中,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国民素质寓意。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日本通货膨胀,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经济。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持续1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因此画上句号。曾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的界屋太一当时出版了一本名为《油断》的畅销书。书中称,日本石油进口中断一个月内,就会有50%的企业倒闭,两个月内将发生社会动乱,半年内国家将崩溃。虽然这些说法有些耸人听闻,但表明日本人对自己缺乏资源这个残酷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久前,记者在聚会上还听到一名日本专家这样说:“我们的衣服、鞋子和包,是中国造的;吃的鱼虾是澳洲的;蔬菜也大部分进口自外国;只有大米是我们自己的。”
对自身国情的清醒认识使日本重新制定了发展战略。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轻量化”,设立了与能源相关的政策审议会,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并以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节能活动。日本民间也大力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能效运动,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1973年,日本进口石油约29013万升,1987年降为18391万升,以后陆续回升,但2002年仍只有24190万升,低于石油危机时期的水平。但这段时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成倍增长。1973年度日本的GDP为116.71万亿日元,2001年度为500.81万亿日元,差不多翻了两番。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平均1万亿美元GDP的产出,消耗相当于2.64亿吨石油,而日本仅消耗0.96亿吨石油。现在,能源价格暴涨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大为减弱,尽管近来油价不断突破历史高位,但日本经济界非常冷静。
家长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节约习惯
除了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外,多数日本人认为自己的节约习惯来自教育。来自横滨的公务员山内先生和在东京读研究生的宫本大辅先生都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们说,从不剩饭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每当他们吃不完自己盘子里的饭时,父母会呵斥说,剩饭会遭报应的。到别人家做客时,更必须吃完主人准备的所有食物,如果盘子里剩有东西,就非常失礼,这样的人和他的家庭会被人看不起。
这种节约的家庭教育不仅存在于过去,现在的日本家庭仍然如此。有一次,记者到一个名叫工藤的朋友家中做客。他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部长,家中只有一个孩子。记者与工藤聊天时,听见他的独生子正在另一个房间缠着妈妈要求买一套滑雪衫。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宝贝儿子要件衣服,要求并不过分。但工藤夫人却不答应,最后只答应给儿子买一套二手的,理由是滑雪衫一年也用不上几次,没必要买新的。
穿二手衣、用二手货在日本非常普遍,记者对此深有体会。刚刚到日本的时候,一些好心的日本人曾送来很多旧衣物、旧碗碟等生活用品,当时记者有些生气,莫非他们看不起中国人?后来记者才明白原因。由于日本人不忌讳穿用二手货,因此跳蚤市场十分发达。不久前,位于东京的祖师谷留学生会馆开了一个跳蚤市场,笔者看见周围的居民送来的物品中,有些甚至是上世纪70年代的制品。记者问卖主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扔了时,很多人都回答:“还能用,扔了太可惜了。”跳蚤市场快结束时,记者看见,真有不少“老掉牙的东西”被卖了或送了出去。
在家庭外,学校继续向孩子们灌输节约的观念。为了解日本学校对孩子的节约教育,记者到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小学进行采访并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吃了午餐。日本小学生每天的午餐都由学校提供。首先,两个学生负责发饭,把全班同学的饭平均分到每个同学的盘子里。分完饭以后,学生们分成几个人一组开始吃饭。有同学吃不完盘子里的饭,老师告诉他,这样对不起做饭的工人和为他们分饭的同学,其他同学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在这样的气氛下,每个学生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据老师介绍,当一批孩子毕业时,学校还会呼吁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将还能够继续穿用的校服捐赠给学校,供新生使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