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日本语

日本历史日本地理城市介绍旅游日本日本料理文化生活风土人情 中日友好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日本 >> 日本历史 >> 正文


日本古建筑——敢于输入也勇于创造


作者:未知    日本来源:贯通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9
加入本站VIP 日语交流聊天室 日语交流论坛 VIP资料汇总 专业日语人才网





  凤凰堂朝东,三面环水。正殿面阔3间(10.3米),进深2间半(7.9米),四周加一圈檐廊,重檐歇山顶。柱头斗拱六铺作,单拱,偷心造。补间只有斗子蜀柱。两翼伸出四间重檐的廊子,向前再折出两间,形成厢房。在折角处加一个攒尖顶,有平座。正殿后身向西有7间廊子。整个平面像一只展翅的鸟,高贵的凤凰。正殿正脊两端各立一只铜铸鎏金的凤凰。凤凰堂的体形错错杂杂,跌宕起伏,对各个不同的观赏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千姿百态,而层次不乱。它的构架空灵,飞檐宽展,具有日本建筑特有的轻快风格。

  凤凰堂的内部尤其富丽堂皇。正殿里供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身后的板障上画着西天极乐净土图,辉煌的楼阁之中端坐着佛和菩萨。墙面和门扇上也画着净土景象的图画。梁、枋、斗拱等木构件上满是宝相花、卷草、连珠、绦环等等,斗彩叠晕,艳丽浑厚。姿态优雅的佛和菩萨徜徉在繁花密叶之中。阿弥陀佛头上方形的藻井四周悬挂着透雕的木板,花纹饱满而流动,遍贴金箔,形成华盖。藻井正中,由透雕花叶组成一朵大团花,也贴金箔,接引着阿弥陀佛飞腾的背光。藻井的底子漆深褐色,把金色华盖和团花衬托得格外耀眼。木构件的节点上装饰着鎏金的铜件或螺钿,闪闪发亮。世俗化的富丽堂皇,这是骄奢淫逸的贵族们想像中的西方极乐世界,但凤凰堂是日本建筑中的极品之一。

  12世纪,王公贵族和大封建贵族渐渐没落,净土信仰随着消退,阿弥陀堂的建设也就停止了。


  日本佛教建筑的本土化,如凤凰堂的“寝殿造”所呈现的,主要在它们布局型制的独创性,至于建筑本身,平行梁架的结构和以“间”的并列为基本模式的空间组合,依然是中国式的。而且,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日本佛教建筑还不断地响应着中国佛教和中国建筑的演进。9世纪,正当佛教失去了国教地位的时候,日本的遣唐使们从中国传回去了佛教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这两个密宗教派。和尚们几乎成了方外术士,以祈福禳灾为能事。他们避世修行,把庙宇造在深山里。山区地形复杂,庙宇不遵定式,布局自由,甚至有一些殿堂采用吊脚楼的做法。代表作为两派的开山祖庙,比睿山的延历寺和高野山的金刚峰寺。它们做法简单,没有什么装饰。

  从12世纪之末起,武士们掌握了各级政府,1192—1867年,将军们实行“幕府”制,操纵天皇,独揽大权。幕府制又引发了军阀割据,“地头”们分别统治各大地区和领地。他们互相斗争,甚至导致15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和这个历史情况相应,在佛教建筑中也不再有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兴起了地方风格。13至14世纪,地方风格冲破了陈陈相因的沉闷传统,使佛教建筑一度出现生气勃勃的景象。这时佛教建筑中的主要流派有“和式”(或称“日本式”),“唐式”(或称“禅宗式”)、“天竺式”(或称“大佛式”)和“折衷式”。但其实这些建筑流派都来自中国。和式,主要继承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中国唐代建筑样式,加入一些早期神社建筑的因素。代表作是奈良的唐招提寺鼓楼(1240)和京都的莲花王院本堂(1266)。唐式是新从中国南方江苏、浙江一带传来的宋代建筑样式。首先是整体布局,依对称轴线顺次排列山门、佛殿、法堂等,左右有钟楼、经藏、禅堂、方丈等。其次是斗拱有下昂、用重拱,大多为计心造。补间铺作很整齐。用料小了一些。第三是常用花头窗、花头门和槅扇。第四是翼角起翘比较大,角椽作扇形排列,不像早期那样平行排列而把后尾架在角梁上。典型的例子有神奈川县的圆觉寺舍利殿(1285)。天雪式是中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地方风格,特点主要是构架近似川斗式,斗拱多为丁头拱(又叫插拱),全部偷心,重叠可多达6层。没有飞檐椽,内部采用彻上露明造。代表作品是奈良市东大寺的南大门,它的檐柱高达19米左右,檐口出挑6米,极其雄伟壮观。因为唐式用材比较省,流行广一点,天空式虽然构架的整体性强,但需要大量大木料,所以不能广泛流行。

  13至14世纪,正是第一个幕府时代,叫镰仓时代(1192—1333),后来紧接的是室町时代(1338—1573)。这两个时代里,佛教盛行从中国传去的禅宗,讲究空灵颖悟、通脱不拘,所以这些流派的建筑也都简约素朴,不事浮华,和平安时代的阿弥陀堂大异其趣。
  16世纪中叶,战国时代结束,国家重新统一,到16世纪末,开始了一个短暂的桃山时代(1573—1614)。桃山时代和后来的江户时代(1615—1867),日本的政治稳定,市场经济大发展,城市繁荣。这期间佛教建筑又有一个高潮,建造了一些大型的庙宇,如重建的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金堂)(1696—1708),面阔七间(56.81米),高44.24米。但这时候,世俗文化已经取代佛教成为主要的文化潮流,世俗建筑的重要性也取代了佛教建筑,因此,佛教建筑失去了作为建筑文化代表者的地位。寺院本身的型制和风格也进一步世俗化了。17世纪中叶,又从中国南方传来了佛教的黄檗宗,跟着就传来了中国南方的建筑样式。翼角起翘很大,屋脊正中饰火焰宝珠,两端饰鸱吻,稍间前檐常用圆洞窗等。典型的例子是京都的万福寺和长崎的崇福寺。


  尽管经历了本土化,日本的佛教建筑基本上是中国式的,但日本的世俗建筑却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型制,而与中国的大不相同。世俗建筑,主要是住宅,服务于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既要在可能条件下满足生活的需要,一般说来,又不能不考虑节俭。因此,和宗教建筑相比较,它们不大墨守陈规,而能适时变化,越变越便于实用,越富有平素家居的温馨气息。

  古代和中世纪的日本府邸主要有四类。一类是8—11世纪上层贵族府邸的“寝殿造”。一类是16—17世纪武士豪绅府邸的“书院造”。这两类之间有一个过渡型制,叫“主殿造”,17世纪之后,又产生了一种“数寄屋风”的书院造。再以后便是现代的和风住宅了。

  寝殿造如同平等院凤凰堂,中国建筑的影响很明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不取内院式。中央有一幢正屋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对、西对,其间连接的游廊叫渡殿。更复杂一点的,在厢房前再伸出叫中廊的游廊,连接池沼岸边的亭阁,或是钓殿,或是泉殿。中廊的中段有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中门,是主要的门户。寝殿造有对称轴线而不严谨,左边或者右边可以多一些建筑或者少一些。

  寝殿本身也有一定的型制。因为日本风习是席地而坐,所以地板架空以避潮、避寒,大约高出地面0.7一1.0米,通常还在外檐下展出一个宽阔的平座,护以木栏杆。沿外圈柱子(檐柱)和内圈柱子(金柱)都有装修,里面的空间是主要的,叫“母屋”,檐柱和金柱之间的空间是辅助的,叫“庇”。南面的装修是活动的,用帘子或者推拉格扇,叫“障子”。其余三面大多是板壁。后来,寝殿复杂了一点,把北庇封闭,成为一大间,叫“北又庇”,并且分隔为小间,供生活起居用,而母屋和东、南、西三面的庇则是礼仪场所。寝殿造当时流行于皇宫和大贵族府邸中,平安京的京都御所紫宸殿、神泉院和东三条殿都是寝殿造的,各自有点不同。

  11世纪,上层贵族因皇权式微而财用拮据,府邸采用简化了的寝殿造,非对称的格式渐渐占了上风。下层贵族的府邸离程式更远一些,通常只有一个厢房,另一个以廊子代替,或者造一个实用的小寝殿。12世纪之末,建立了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他们不像皇室贵族那样保守,囿于礼仪,生活内容也比大贵族更多样化,于是,他们府邸的型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第一个主要变化是放弃了寝殿造的总格局,经常没有厢房,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出西中廊,前端设西中门。由这个变化引出了第二个变化,那便是寝殿本身扩大了,复杂化了。进深增加,不再用母屋和庇的程式,而用薄而轻的障壁或推拉槅扇把寝殿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卧室、起居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储藏间、佛堂等等。没有内走廊,各房间互相穿通。各房间不一定都有侧窗直接照明,卧室、储藏室和佛堂经常在寝殿的中央。推拉槅扇和一部分障子从上到下都糊薄纸,柔和的光线映得室内朦朦胧胧。日本妇女讲究举止优雅,轻声细语,温婉而恬静,内室的气氛充满了女性的亲切。寝殿的外形也不必是简单的矩形,并不一定对称,庇没有了,或者只保留一部分,对外敞开,成为内阳台,叫“广缘”。在广缘的一端设门厅,叫“玄关”。地板仍然架空成高床。因为没有了游廊和厢房,只有寝殿,这种府邸叫“主殿造”。它们主要是武士阶层上层的府邸,所以也叫“武家造”。它比寝殿造紧凑得多,更合于实用。大型的府邸,由几幢这样的房屋组成。各自在功能上有所侧重。典型的例子是京都的北山殿(14世纪)和东山殿(15世纪),都是幕府将军的府邸。它们都有广阔的园林,点缀着一些建筑物,最著名的是北山殿的舍利殿(1397年左右,今鹿苑寺金阁)和东山殿的观音殿(1489年,今慈照寺银阁),都是宴乐的场所。

  16世纪,主殿造发展成了书院造。书院造和主殿造的主要差别是有一间特别的房间,叫“上段”或“一之间”。它的地板略高于其他房间,正面墙壁隔为两个凹间,左面的宽一点,叫“床”或“押板”,右面的安一副博古架,叫“棚”或“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又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四间,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分四大扇,中央两扇可以推拉,两侧的固定。这四扇门叫“帐台构”。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门都比这间上段高一点,顶棚则大大降低。这一套做法很程式化。

  称为床的凹间,正面墙上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或书法,原先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瓶,后来只陈设一只花瓶。副书院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缩小,只陈设着文房用具,变成装饰性的了。有些次要房间也可以设床。在没有卧室的房子里,帐台构是叫做“纳产”的储藏室的门。大型府邸由几幢房子组成,每幢都有一间上段,但不一定都组合得合乎程式。

  上段以及它的床、棚、副书院和帐台构的组合,首先在禅宗书院里形成。讲究的是雅素,有点颖巧的小情趣。日本人席地而坐,室内极少家具,这一套组合很有装饰效果。16世纪下半叶移植到邸宅里后,这种邸宅就叫书院造。17世纪初,日本经历了长年的封建分裂而重新统一,德川幕府创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政权,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城市经济繁荣。于是,市民文化发荣滋长起来,它乐生,它也拜金,以至桃山时代在贵族武士们的建筑中生成了追求豪华壮丽的潮流。在上层的书院造府邸里,上段之内,顶棚上绘彩画,障屏上,床、棚的壁上和帐台构,画着色彩浓艳的山水、海洋之类的大风景和树木、花草、翎毛等等,称为“金碧障壁画”。帐台构的把手挂着长及地面的金红流苏,槅扇上镶嵌着华丽的透雕金叶,螺钿闪闪发光,绚烂辉煌。书院造完全改变了情趣。

  书院造府邸的代表作是京都的二条城二之丸殿(1603),名古屋的本丸御殿(1615)和京都御所的常御殿等。

  就在书院造流行的时候,同样在禅宗佛教影响之下,日本兴起了茶道,以品茶斗茶为题制定了一套烦琐的礼仪规则。为这个目的而造的建筑物就叫茶室。

  茶道由禅僧倡导起来,武士豪绅附庸高雅,竞相仿效,他们起初依照书院造府邸内上段的样式,建造独立的小小的茶室。因为禅僧们在茶道里深深注入了寂灭无为的生活哲理和不分贵胄黎庶一律平等的思想,茶室就以萧索淡雅相标榜,追求自然天成。所以上段式的茶室没有流行,广泛流行起来的是草庵风的茶室,成为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

  草庵风茶室一般很小,以当时刚刚流行的塌塌米地席来说(每“京间席”6.30尺长、3.15尺宽),大多是四席半,最小的只有两席。它们小而求变,内外都避免对称,也有床和棚。常用木柱、草顶、泥壁和纸格扇。为了渲染天趣,常用不加斧凿的毛石做踏步或架茶炉,用圆竹做窗棂或搁板,用粗糙的苇席做障屏。柱、梁、檩、椽之类的木材,往往是带皮的树干,不求修直。连虫眼和节疤都保留着作为点缀。床和棚之间立一根柱子,叫“床柱”或者“中柱”,是茶室最讲究的一个构件。要有刚柔兼具的弯曲,要有苍劲缠绕的纹理,以古拙夭矫为上品,往往多方购求,不惜重金,偶得一本,当作商鼎周彝一样珍惜。全部构件都不上色上漆,叫做“素面造”。

  与茶室相伴的是野趣庭园,叫“茶庭”。在园的一角,茶室流露着沉潜隐默的情趣。茶庭一般很小巧,用写意手法布置。地面略作起伏,铺上草皮,零星点缀几块精选的山石,几座精致的石灯,茶室门前摆一个由大块蛮石凿成的水钵,供茶客洗手。水钵左右有供放置水勺、水桶和供茶客落脚的几块蛮石。它们和水钵构成很富画意的一组,名为“蹲踞”。

  茶室把日本建筑的典型性格发挥到极致,有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走到极端,就会向反面转化,有一些茶室,手法过于刻露、做作,从追求自然变得很不自然。

  茶室和金碧障壁同时产生和流行,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反映出这时日本文化的多元。既有早就表现在原史时代神社建筑上的对简约朴素的爱好,对天然木石材质之美的敏感,又免不了市民文化的奢华艳丽,铺张浮夸。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毫无渗透。一方面,金碧障壁的绘画多以自然景观,尤其是雪山和海洋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密感;而另一方面茶室也不免矫情,为了一棵畸形的中柱,不惜一掷千金,并以此炫耀,则在“自然”之中漾出了拜金心态。

  在草庵风茶室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称为数寄屋(是日语的音译)。作为住宅,它比茶室多讲究一些实用,少一些造作,比较整齐,因此反而更显得自然平易。在室町时代已经传到日本的宋代的水墨画,这时候成了障壁画的主流,木材也常常漆成黝黑色,这是数寄屋的一个特点,完全和桃山时代武士邸宅的金碧障壁异趣。

  数寄屋之风也吹到了大型的书院造府邸里,最出色的实例是17世纪上半叶京都府的桂离宫书院和修学院离宫书院。桂离宫是一所山庄园林,中央有一片湖水。湖的西岸,三栋书院造的房子曲折连缀在一起,依次是古书院、中书院和新御殿。在中书院和新御殿之间还有不大的一栋乐器间。所有的木构件,从结构的到装修的,都很细巧。地板架空比较高。外檐装饰用白纸糊的推拉槅扇,衬托出深色的木构架,更加洗练明快。屋面是草葺的,散水、柱础、小径都用天然毛石。古书院和乐器间的广缘,铺着长条木板,纹理如画,像轻舒曼卷的炉烟,像春风吹皱了的池水,精心觅得的美似乎在不经意中。

  数寄屋是后来和风住宅的前身。和风住宅吸纳了西洋式住宅的许多特点和做法,是日本式的现代建筑了。


  随着16世纪西洋文化的输入,日本建筑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和风住宅之外,重要的还有城楼,叫“天守阁”。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是日本城廓建设的高潮时期,各领主国纷纷建造天守阁,竟至于有一年造了25座之多。这些天守阁已经不像封建内战时期那样兼做藩主的府邸,而是纯粹的军事壁垒了。阁里有武器库、水井、厨房和粮仓。还有投石洞、射箭孔和铁炮孔等等作战设施。

  这批天守阁中,最著名的是姬路城的和名古屋的,都高五层。姬路城的高33米,底层东西长22—23米,南北宽17米。它的守备设计很严密,一座大天守阁之外,还有三座小天守阁监护着它的门,互成犄角之势,防御侧面来的攻击。大小天守阁之间设武器库,可以方便地供应守卫者。天守阁前的路径十分曲折,进城门之后,必须走过长长的、迂回又迂回的上坡路才能到达天守阁脚下,路两侧夹着石墙,设一道一道的关卡。在这段路上,进攻者完全暴露在守卫者的火力之下,要进攻天守阁是难上加难。

  天守阁仍然都是木结构的,木材粗壮。由于这时已经在战争中使用火器,姬路城的和其他有些城的天守阁加上了砖石的外围护墙。下部用大块蛮石砌筑,收分很大,上部抹白灰。细腻明亮的白灰和粗犷的蛮石对比很强烈,产生了力的冲突。为了扩大防卫者的视野,便于射击,姬路城的天守阁在墙上设了几个凸碉,它们被造得像歇山式的山花,叫“唐破风”。凸碉经常成对,形成“比翼山花”。它们和腰檐相互穿插,重重叠叠,错错落落,景观非常丰富多变化。这种做法叫“轩甏交错”。后来,世事长期平和,武备松弛,山花成了单纯的装饰品,于是,便使用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弓形山花,叫“千鸟破风”。弧线与直线相配合,加上长长的悬鱼和华板之类的雕饰,天守阁变得非常华丽。它们成了城市的标志,领主们以它们互相争胜。

  城堡和天守阁有不少西方防御性建筑的做法,但它们却是真正日本式的。敢于汲取,又勇于创新,和风住宅和天守阁是日本建筑比较顺利地走向现代化的象征。

上一页  [1] [2] 

 



日本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日本:

  • 下一篇日本: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电视剧怪招刺激收视 每集
    日本买烟先看皱纹
    日本专利收支盈余居世界第二
    日本逐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
    日本:从中回收贵重金属 废弃
    日本考虑以米粉替面粉
    日本开设首家“网吧难民”救
    发达国家中投资市场日本最封
    日本德山坝址公园完工 全年免
    日本就职调查:全日空重回就

    最新推荐
    贯通日本语新社区开通!点击登陆
    招聘赴日工作人员(电气、机械、软件行
    贯通日本语招聘.NET程序员!
    全球领先的日语彩屏电子辞典
    贯通日本语2008年活动预告
    贯通日本语人才站全新改版
    《贯通日本语》杂志第八期成品图片(20
    我们再聚上海! <贯通上海聚会筹备>
    《贯通日本语》日语学习在线视频
    本站人才站网络实名《日语人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日语,日本留学,日语人才,日企黄页,日语论坛
    网站推广















    贯通日本语杂志销售代理
     
    网站推广


    设为首页 - 广告服务 - 贯通招聘 - 网站建设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关于本站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立即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07 Kants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贯通日本语--网络中心
    信息产业部备案编号:辽ICP备050015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