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剧的名作就是上演回数最多的作品。能剧按照表演内容可分为:“神”、“男”、“女”、“狂”、“鬼”。名作例如神类的《高砂》、《岚山》;男类的《八岛》、《实盛》;女类的《松风》、《羽衣》;狂类的《隅田川》、《班女》;鬼类的《土蜘蛛》。以上各图就是几部名作的剧照。 能 日本最早的剧种"能"出现于南北朝时期(1336~1392)。早在10世纪后,日本从中国输入"散乐",促进了日本杂艺的发展。12世纪末,每当宫廷祝典或各大寺院举行法会,总要举行演艺大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剧"猿乐能",后简称为"能"。在民间,农民庆丰收时也举行艺能表演,称为"田乐能"。14世纪初,出现了许多演"能"的剧团。在京都一带出现了"大和四座"("座"即剧团),其中"结崎座"势力最大。
"能"的成熟离不开当时"结崎座"的杰出艺人观阿弥、世阿弥父子的功绩。他们父子得到当时幕府的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满的赏识,受到了保护,使这个剧种完善起来。世阿弥不但演技超群,而且是"能"的脚本(谣曲)作者和戏剧理论家。他传世的著作总称《世阿弥十六部集》,被认为是日本最值得珍视的美学著作。
"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脚本(包括歌词和念白)、"型"(舞蹈程式)和""(乐器伴奏)。谣曲中的歌词,吸收了大量的和歌与汉诗中的名句。谣曲现存的底本有1700余种,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余种。"能"的作者,大都是演"能"的艺人。观阿弥写有《自然居士》、《小野小町》等剧目;世阿弥写有《高砂》、《实盛》等上百种剧目。观世十一郎元雅(世阿弥的长子)写有《隅田川》;观世小次郎信光写有《游行柳》、《安宅》;金春禅竹写有《小督》、《竹生岛》等著名剧目。日本的古典"艺能"实行世代相传的"宗家制度",他们保持各自流派的艺风。"能"的流派是17世纪以后形成的,共有观世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5个流派。
<<能的分类>> 能剧的发展从地方到都市,到现在已经有了二百多种分类。最初的分类就神、男、女、狂、鬼五种。其中“男”多指勇敢的武将,“女”则指幽雅的女性,“狂”以狂女为代表,“神”、“鬼”顾名思义。 <<能的表现>> 用着装(包括服饰和面)来表示人的身份,用动作来表示事情。能的表演是比较机械化的,不需要能表演者的创意发挥。因为能剧中的动作是有严格规定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已经编排好的,这一组动作表现什么,那一组动作表现什么,不同的只是动作的排列组合的编排顺序而已,只有在取舍上可以自由选择。 <<能的舞台>> 请参看附图。能舞台的特点是非常开放,各个方向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能剧表演,而且不同角度看到的也不一样。四根立柱支撑的芝居式建筑就是舞台,最早的能表演是在乡村中随意用茅草搭建的小台子,而舞台的造型结构也因此定型保留到今天。舞台唯一一堵墙是舞台的背景,由不同的剧目可以看到上面描绘的不同的背景。例如《熊野》这出剧背景就是樱花的绘画,《松风》则是月光映照下的海滩。在舞台之后(图中左侧)的长廊建筑叫做“桥褂”,表演者和役者就从这里进进出出。按规定,桥褂与舞台间成“45度”角,这样从观众的角度就只能看到纵深的走廊而无法看到后台。现在的有的能舞台和桥褂角度近似直角,且桥褂很短,这是因为受到空间场所的限制。还有很多能表演是在野外空地上进行的,比如奈良兴福寺的“薪能”,这是从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仪式能表演。野外能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叫做“纳凉能”,呵呵,很贴切啊,而且好象十分流行,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开放吧。 <<能面>> 能面是否很诡异呢?日本人还真是另类啊。能面是能表演外侧的直观的属性,将一个角色的内心逼真的刻画在“脸”上,而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表情,既是“无表情”,又是“无限表情”。包括了喜悲美丑,把人活生生的表情否定掉了,只把一种表情强制的加在观众的感官上,从而把能表演抽象化了;表演者只有依靠身体语言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使人产生了不一样的美感。所以能面是历代表演者最为重视的道具。 <<能舞>> 真实的感情被隐藏在面具下了,只有靠舞蹈来打动观众了。看过能舞的人都觉得它好象没有什么规律,甚至违背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习惯。没有错,能舞是把人的动作中最美的提取出来串联在一起,所以也叫做“无机舞”。专职表演者每天都要进行身体锻炼,为的是要去处哪怕只有一点的多余的脂肪肥肉,所以不是人人都能跳得好的。能舞时还必须和伴奏--笛、大鼓、小鼓--相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演出人员>> 南北朝以来产生的流派有观世派、金春派、宝生派、金刚派,还有江户时代崛起的喜多流等等。这些古老的知名流派是必须由有血缘关系的子辈继承的,这样才算是正统。除了能表演者外,参加演出的还必须有囃子方、笛方、大鼓方、小鼓方以及齐唱团。 <<能与狂言的区别>> 狂言的戏曲简洁,而能剧则极其冗杂;狂言通常是满场暴笑的,体现和乐融融的气氛,狂言多喜剧,能剧多悲剧;狂言多庶民性,能剧多贵族性;狂言用简朴的语言,面具也是个大笑脸,能剧多用诗歌、散文,面相平静。就象一个对称的杠杆,狂言在左边,能剧在右边,两者各自追求一个极端。后来出现的新剧--歌舞伎则是追求二者的平衡点,站在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