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中国军队的兵器、装备生产的10大国有企业集团,通过积极向民用转型和削减人员,摆脱了长年赤字的局面。中国过去在尖端军事技术的许多方面都依靠俄罗斯等,而今天已经迅速提升了本国开发和生产兵器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改善军工产业的素质和推进现代化。估计今年之内,将首次允许发展民间企业参与兵器生产。
现在,生产兵器和装备的中国10家企业大致分成兵器装备、核能、航空、航天、船舶等5个领域。
过去军队和行政机能是一体化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军工产业逐步推进了合理化。1998年,经过重组,在国务院的军工产业管理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之下,各工业领域都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国有企业集团。1999年,各集团又各分成两家公司,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建立了现在的10家公司体制。
据一位外交人士说:“因迟迟无法裁减人员,直到几年前,各公司几乎都是赤字经营。”但是据今年在互联网上公布的数字表明,在2003年和2004年,所有的10家公司全部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
经营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民品生产,2003年,在军工产业中,产值中65%以上都是民品生产。2004年军工产业中民品的销售总额比上年增加 26%,达1676亿元。2004年,军工企业生产的摩托车的销售量增加27%,达366万辆。造船的产量也增加33%。航天工业部门在2004年成功发射了10颗民用卫星。
中国的军工产业摆脱了过去那种只追求产量的计划经济的框框,可以说开始在注重质量的市场经济中站立起来。另一方面,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最近为“保密”起见,公布了企业参与兵器和装备的研发和生产的资格审查制度等新规定。过去兵器和装备的研发及生产一直是国有企业垄断,而新规定也以民间企业为对象。国有企业集团在电脑及高技术材料等方面研发力量薄弱,据说这样做是为吸收民间企业的技术力量。
(本文作者系日本《读卖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