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3月5日电(记者蓝建中何德功)去年年末,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巨大灾难,缺乏海啸预防机制无疑是造成惨剧的重要原因。日前,记者参观了日本静冈县沼津市的海啸预防设施,认为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位于骏河湾畔的沼津市背山面海,一旦遭遇海啸,极易遭受巨大损失。早在1976年,就有地震专家提出静冈县所在的东海地区随时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为此,沼津市非常重视预防海啸带来的灾害,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海啸预防体系。
以沼津市静浦地区为例,该地区处在骏河湾的顶端,东海一旦发生地震,这里将是最大的海啸灾区。通往该地区的道路只有沿岸的一条国道,发生灾害时该地区很可能孤立无援。为此,静浦地区建立了社区救灾中心,用以避难和储备救灾物资。救灾中心是一座3层建筑,储存了太空食品、帐篷、抽水机、发电设备等大量物资。此外,救灾中心内还有供灾民居住的房间,干净整洁,如家庭般温馨。
在紧挨静浦地区的狮子滨地区,住宅区周围则建有4米高的钢筋混凝土胸墙。胸墙底部宽1米,顶部宽30厘米,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胸墙有多座大门供人出入,地震发生后能在3分钟内关闭,抵御海啸。
但是,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时,海啸的最大浪高可能达到8米,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建设胸墙。例如多比地区,在狭窄的区域内居住了大量居民,一旦发生海啸,根本没有避难场所。为此,当地将山坡削成一座平台,作为海啸避难地,并且斜面上建造了台阶,作为避难路。在避难路的入口,设置了引导避难的标志。发生地震后,救灾中心通过广播呼吁居民紧急避难。专家预测,海啸达到多比地区前有10分钟逃生时间,利用这宝贵的10分钟将可挽救大批居民生命。
沼津市的沼津港分内港与外港两个部分,内港周围住宅密集,居住着大量市民。一旦发生海啸,海水灌入内港,居民的生命财产将遭受重大损失。为此,沼津市投资43亿日元,历时9年,在内港与外港之间的航路上兴建了一座高达45米的巨大水闸。水闸的自动控制系统与地震仪相连,一旦感应到强震,高9.5米、宽40米、重达406吨的巨大闸门能在5分钟时间内迅速落下,将海啸阻拦在外港,确保内港安全。水闸顶部被建成瞭望台,登上瞭望台,骏河湾的美景尽收眼底,晴天时,远处的富士山清晰可见。目前,这里已成为当地一处观光点,同时也是预防海啸的教育基地。
沼津市的富士海岸缺乏大陆架,直接与骏河海沟相连,因此从外海涌来的大浪,几乎没有什么衰减,就会直接冲上海岸。为此,沼津市从1959年开始在此建造巨大的海堤,海堤长达50公里,如同海岸长城,保护着沿海居民的安全。
除建造防灾设施以外,静冈县还注重培养居民的防灾意识。静冈县地震防灾中心专门印制了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除指导居民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向高处避难外,还要求居民在平时就进行夜间避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此外,静冈县地震防灾中心还对县内的一些危险地段实行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启动救灾机制。
除沼津市以外,静冈县各地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海啸预防设施。迄今为止,静冈县为防灾已经投资约1.3万亿日元。静冈县地震防灾中心认为,当地的预防海啸工作已经基本上做到有备无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