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日本:节能环保领域相对积极 (记者 蓝建中)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能源问题。东北亚是与美国、欧洲并列的世界三大能源市场之一。因此,东北亚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形成强大的协商力,减少进口费用,维护一个比较稳定的石油价格体系,将创造 一个共赢的局面。
中日竞争大于合作
日本和韩国在石油储备上的经验比较丰富,两国的炼制能力也比较强,而中国则在勘探等技术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所以这几个国家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是完全可以建立起来的。目前,三方之间已经有了一些合作迹象。在日本,一些智囊机构,如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学者都提出过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构想,并且还描绘了涵盖中亚和俄罗斯的中日韩能源网的蓝图。日本政府内部也有人主张与中国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
但是,在中日“政冷经热”的大环境下,合作似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东海油田争端中,一些日本企业流露出共同开发的意愿,遭到了本国舆论的强烈抨击。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问题上,日本半路杀出,志在必得,似乎更重争夺而非合作。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日本宁肯与欧美企业合作,也不肯与中国合作。曾有日本商界人士称,在能源研发、环保领域可以合作,但是在能源开采和占有方面,竞争不可避免。在中日两个能源消费大国之间,正在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然而,2004年经济增长甫一发力,国内生产总值刚刚占世界的4%,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拥有仅次于日本的巨额外汇储备,拥有购买资源的能力,尽管原油价格暴涨,中国2004年1至9月的原油进口量仍然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36%。可以说,如果中国向日本学习,眼光向内,挖掘潜力,中国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几番。
日本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的人均资源很匮乏,但是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扬长避短。中国也是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廉价出卖资源。根据有关统计,2001年,中国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环境问题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滞后是表里一体的,大气污染是节能措施不充分的象征。在中国,环境污染对经济和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工业污染占了其中的80%,但尚未采取有力对策。中国污染物的排放量2003年转为增加,如果不继续采取对策,在能源消费增加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20年的时候将增加1倍。中国目前的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量中仍占约70%,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随着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煤炭产量逐年上升,除采空塌陷等严重地质灾害外,还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日本在煤炭脱硫、液化以及煤炭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日本的排烟脱硫设备是世界最高水平,从1976年开始已经安装了2000部。中国目前的石油储备刚刚起步,煤炭储备还没有建立。
日本不仅早就建立了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而且还在储备煤炭,中国在能源储备及能源外交方面,有很多地方要向日本学习。由于能源匮乏,日本早已把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作为经济安全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与中国刚刚在能源外交上起步相比,日本在能源外交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日本采取的是“官民合作”路线,不仅政府各部门团结一致,而且驻在对象国的各种公司和社团代表处也是进行金钱攻势的重要成员,他们经常在一起协商问题。
由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问题,所以日本对中国的环保也非常关注。从1999年开始,中日韩三国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环境部长会议,协商解决三国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在日本连年削减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情况下,援助重点也在向环保方向转移,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条件大幅放宽。除了国民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燃烧发电、大气质量改善等方面,日本都有很多可供中国学习的地方。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