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947年的农业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制度,实现民主化。结果因自耕农增多,生产热情高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也大大改善 。
1950年代中期,以重化工为为中心,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结果日本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经济增长,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产业,经以1955年为顶峰,农业人口在急剧减少。1950年农业就业率高达45.2%,至1983年减少到9.8%。
似乎是为了弥补农业人口和外流,农业机械化获得显著推广,提高了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收入也增加了。但是,由于农业以外的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生了差距。另一方面,农地改革是改革农地所有制关系,并不是以扩大经营规模为目标。因此,小规模经营形态仍旧保存下来,农业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是有限的。
于是有必要参照这些实际情况来改变农业政策。1961年以纠正收入上的差距和改善农业措施受到农户兼搞其他职业的势头的压力,未必能够说是取得了实效。
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部门就业机会增多,以其他职业为主,兼搞农业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过半数,1983年达70.6%。与此相反,农业专业户的比例从1950年的50%缩减为1970年的15.6%和1983年的13.2%。另一方面,因农业接班人和年轻工人外流的结果,农业部门产生了劳动力的短缺的现象,农业劳动力日益趋于妇女化和老人化,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人口过度外流,产生农村人口过稀现象,以致在医疗、教育、社会资本等方面甚至出现了不能发挥地区社会功能的村庄。
还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重化工业化的阴影下,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海外的农产品进口增加,日本粮食自给率大幅度下降。1981年的食用农产品的综合自给主72%,另一方面,日本农业经营规模分散,生产效率低,农产品的7成通过政府规定的价格而受到保护,农业现代化、合理化很难有所进展。因此,日本农产品价格在国际上是偏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