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耐用是日本产品最为人称道的特点,“日本制造”创造过无数辉煌,即便当前日本国内对其制造业“空洞化”趋向表现出忧虑和紧迫感,其众多品牌仍然在国际市场彰显持久魅力。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保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日本制造业实施了更加强调技术和设计的“感性价值”战略。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制造业国家战略展望》分析指出,日本制造业面临三大制约因素:资源、环境和人口。有人自嘲说,日本产品没有欧洲产品来得精美华贵,也没有新兴工业国产品的廉价优势,海外投资的扩大,又使“日本制造”的概念渐渐模糊。从生活日用品来看,日本认为本国产品拥有高超的技术和品质,但弱在没能鲜明地打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即在基本的质量和功能外,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贴近消费者的感受。他们将这种文化内涵求之于“感性价值”。
“感性价值”战略是基于对日用品市场和产业状况的分析,旨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战略。所采取的方式,包括素材、技术、传统的创新,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融合,以及尝试与其他行业合作获得灵感等。“感性价值”反映的日本日用品生产重点将是有特色的高附加值品牌产品。
该报告在建议锤炼本国品牌新特色的同时,也提出日本要更加灵活地扩大国际市场,研究其他国家消费者的需要。现实中,追求“感性价值”的日本企业,越来越强调“从制造者转向设计者”。而且,设计思想不断创新。比如很有特色的日用品品牌“无印良品”,它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这也算是一种设计哲学,而且似乎卓有成效。
“日本制造”有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即以经营为本。人们常说,日本有良好的经营理念,重视“生产现场”、“第一线”的力量;日本发展出优质的中小企业,使日本制造业拥有强大的精细加工能力;资源短缺使日本人长于精密加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并使产品易于接受,这不是什么新的经营理念。100多年前近代工业刚刚起步时,厂家们就知道,人们会买一个结实的杯子,如果多几个铜板,会买个又结实又漂亮的杯子。如今市场的概念已经细化到了消费者个体,更需要富有内涵和针对性。可以说,不断推出富有“感性”的实用、精细的产品,正是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 (记者 刘畅)
人民日报 2008年0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