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本战后经济崛起,总要提及日本重视教育;关于日本的教育,又会讲到日本的“绘本”。于是有一种略嫌夸张的说法:日本“绘本”的发展,从基础上保证了人才和发展。不过这也并非虚言。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孩子们看绘本,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对读书和学习的兴趣。
所谓“绘本”,有图有文,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小人书”。日本小人书于明治后期开始发展,兴盛于战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绘本出版界的“元老”松居直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上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一个小人书的编辑不以为然,而到70年代,它已经成为一份令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的确,日本“绘本”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和规模,与儿童读物编辑接触,你也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清新的自豪感。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影响人的心灵,绝不肤浅。
现在,日本小人书制作精良,不仅年轻的父母把它当作启蒙读物,还有人称它为“移动的美术馆”,认为这是一种富有潜力的艺术形式。一些著名的诗人、画家、艺术家也参与“绘本”的创作,使其不仅可爱有趣,还寓意丰富,韵味悠长,吸引孩子,也吸引成人读者。
位于东京上野附近的“国际儿童图书馆”里,汇集了各国各式各样的小人书,以及翻书看天下的娃娃们。“绘本”阅览室里,孩子们有的坐,有的趴,有的眼睛直盯盯,有的嘴里念念有词。看到那些神情专注的小脸儿,你会感到,他们的内心是多彩的。
图书馆的顶层,正在举行捷克小人书展。从一些捷克著名小人书作者的介绍中也可看到,很多人本来就是作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不知捷克绘本所显示的丰富个性是否得益于此,但这显示出,优秀的文化创作者们看重小人书的影响和力量。
在成人阅览室,摆放着各国近年出版的小人书。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大陆小人书的明显特点是,纸张比较薄,一册书里往往有多个故事,内容上教育色彩较为浓厚。
鲁迅先生曾经倡导发展插图类启蒙读物。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市场的今天,也许可以期待更多的优秀画家参与小人书的创作。这个领域不仅能够成长出广阔的市场,更有巨大的滋养心灵的力量。(刘畅)
人民日报 4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