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二次创新”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各界追捧的一个热点词汇。笔者在google上输入“二次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在0.32秒内共能搜到约711万项查询结果。二次创新作为能快速激发我国企业活力、增进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和必由之路,已引起了我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次创新”,是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利用。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模仿之后再创新。二次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进化的过程,大致可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的模仿,即引进本国或本地区尚不存在的技术,通过模仿、学习,逐渐掌握这门新技术,并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第二阶段是改进型的创新,即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积累和消化吸收后,企业逐步减少对技术输出企业的依赖,并开始结合本国市场的特点,对引进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国产化创新;第三阶段是创造型的模仿,即真正意义的二次创新。此时,引进技术的企业应完全掌握新技术的原理和使用要求,并达到了消化吸收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目标市场的需要,对引进的技术进行较重大的二次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适合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方式应当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之上的二次创新。只有这样,这些企业才能快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获得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大多还处于模仿阶段,要它们摇身一变为“中国创造”并不现实。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当年的日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属于“东亚模式”,因此日本企业的“二次创新”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相关经验。
提及日本企业“二次创新”的成功案例,我们不得不说到爱普生,这家在日本企业中最为业界称道的公司,在“二次创新”中获得了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日本排名前三的专利数、400余人的知识产权本部、发达的专利信息检索系统……“二次创新”帮助爱普生成功跻身世界五百强,并成为知识产权良性发展的企业典范。
爱普生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精工手表起家的企业,一直把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成立之初,爱普生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机械手表。随着公司和业务的发展需求,上世纪80年代,爱普生需要对市场进行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由此前的手表和打印机,扩展到PC以及FDD、HDD等外围设备的制造和生产。但与此同时,爱普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新业务涉及的产品多数是由美国公司发明的,拥有专利权的美国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提出收取专利费并停止生产和销售的要求。
多家美国半导体、PC公司以及个体发明家要求爱普生支付专利费,费用几乎等于爱普生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所获的利润总额。在这种情况下,爱普生在耗巨资购买了所需专利技术之后,不是被动地只对购买的专利技术进行生产应用,而是加强了二次创新,潜心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并发挥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先进的进取和创新意识,以及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最终使爱普生获得累累硕果,爱普生终于拥有了多项关键技术的专利,成功实现了从钟表制造商向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商的转型。
现在,爱普生每年将6%的销售额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上,大大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此外,从2002年起,爱普生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带动开始实施一项名为“海豚计划”的项目。通过这项计划,爱普生近些年不但在专利数量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更在创新专利的质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确保了它在打印成像、液晶显示、半导体芯片等竞争异常激烈的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
据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业务执行董事、知识产权本部长上柳雅誉先生介绍,爱普生的知识产权策略包括三方面,即技术专利化、发挥专利权的作用、知识产权活动基础环境建设。上柳先生说:“我们不应该让知识产权处于静止状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创造出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并以此来增加收入。”
爱普生的经验说明,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竞争的密网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并非无路可走,关键还在于购买产品与专利后的二次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并申请专利,在投入产出间形成良性循环。(知识产权报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