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媒体报道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并将其与现在的国内经济现象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十分相似。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更为相近,更值得关注和借鉴。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经济现状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更接近,那时日本治理通货膨胀、克服石油危机并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我国经济现状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经济的相似之处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模式相近首先,处在较为相似的发展阶段。日本从1955年到1973年保持18年之久的长期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从数量上完成了追赶欧美的任务。上世纪70年代初,GDP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是4000美元。实际上,70年代初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目标,跨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要比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还要前进一步。但是,从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质量上看,当时日本仅仅是在"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体制下,实现了大路货生产的世界一流水平。一些高端的产品,比如计算机、高级精密仪器、精密机床、高级汽车等还无法和美国、欧洲相比。而80年代中期,日本在上述领域已赶上甚至超过欧美。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工厂",钢产量、煤产量以及中低端家电产品世界第一,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等还是出口主导产品,但在高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并没有优势。所以,相对来说,与70年代的日本比较接近。其次,增长模式也差不多,都比较粗放。当时日本的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资和出口牵引。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率在1973年和1974年曾高达20%。外贸出口增长率,1971年为19.8%,1973年~1974年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增速减缓,但1975年又达到17%。这一点和我国现在的状况也比较类似。而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发展以内需主导,特别是消费主导的特色已十分明显。再者,就是严重的公害问题。日本由于长期追求高速增长,结果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公害的泛滥,以至于在70年代初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诉讼"事件。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比日本当时的状况还要糟。而80年代中期,日本已不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 (二)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接近首先,是对美贸易顺差增大并在外压之下汇率升值。自1965年以来,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从1970年的44亿美元猛升到1971年的154亿美元,一年增长了约4倍。在这种背景下,日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市场,提高日元汇率。1971年8月中旬,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突然宣布美元对黄金不挂钩,要求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各国货币升值,结果导致布雷顿森体系崩溃。日本将这一事件与石油危机冲击相并列,称其为"尼克松冲击"。1971年年底在美国举行了西方10国财长会谈,美国财长要求日元升值25%。迫于压力日本不得不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日元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至308日元,升值幅度为16.88%。自1949年以来日本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低汇率已持续22年。对日本来说,这是第一次在美国逼迫下的升值。我国目前也面临对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由于顺差过大,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现已超过1.3万亿美元。我国现在实行自主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来自国际的压力因素。其次,国际油价上涨问题。战后初次油价大幅度上涨始于1973年10月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从过去的每桶2.8美元涨到11美元,涨幅达4倍。而现在国际油价攀升趋势是尽人皆知的,突破每桶100美元只是时间问题。日本所需的石油百分之百依赖进口,我国现在石油进口依赖度也接近50%。石油的战略意义对两国同样重要,而石油涨价所带来的课题也同样严峻。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