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竞争力的基石
根据著名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的一份报告,2005年全日本的工厂里共有37万个机器人在工作,占全世界工厂机器人的40%以上,日本制造业雇员与机器人的比例为1000比32,也是世界第一。
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能够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外,还能减少大量保险、退休金的支出。
在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机器人能够完全代替一线工人的工作。根据日本政府2007年制定的一份计划,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
“机器人将成为日本国际竞争力的基石。”日本贸易部官员平野理名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表示,“我们希望机器人技术能够进入更多领域。”目前在日本的一些高技术领域,机器人的很多工作人工已经无法替代,比如外科手术机器人。
发展重点:家用机器人
在日本人的计划中,机器人技术下一步发展重点是家用机器人,跟人一样的、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将是机器人开发的方向。
目前很多这类机器人都已经进入试用阶段。在东京北部岩松市的一家医院里,一个个头跟小孩子差不多的机器人已经开始担任“导医”工作,这个蓝白相间、由轮子带动的机器人可以将病人带到各个门诊区域。它会向病人发出问候,能给行动不便的病人带路,甚至还有为病人把脉的功能。
医院发言人成田尚也表示,他们花了大约55万美元购买了三个这样的导医机器人,在试用阶段,它们受到病人的广泛好评。“这符合社会分工,机器人不能成为医生,但它们是合格的向导和接待员。”成田尚也说。
不过,也有病人表达了不满,坐着轮椅的81岁老人浅见宏熙就很生气,因为导医机器人把他当成了障碍物,让他“走开”!“它只是个机器人,是它挡住了我的路。我宁愿跟真人打交道。”浅见宏熙说。
市场化道路漫长
其实,日本的服务机器人行业还远远谈不上成功。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日本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走向市场的服务型机器人。三菱重工在2003年就推出了家用服务型机器人Wakamaru,但由于价格高昂,至今该公司的销售量为零。
索尼公司开发的电子宠物狗Aibo一度广受欢迎,但由于其2000美元的售价,该产品一直没有成功打入大众市场。
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成功走向市场化的服务型机器人是美国人生产的自动吸尘机器人Roomba,它能够自己驱动,并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清扫房间。Roomba自2002年上市以来已经售出250万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售价仅为120美元。生产Roomba的iRobot公司总裁海伦·格里纳说:“我们能生产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顾客想买什么。”
现在日本的机器人生产商也开始学习美国人的经营之道,开始从便宜简单的机器人入手打开这一市场。最新开发的i-Sobot机器人的售价为300美元,这个玩具机器人能听懂人说话,它身上的17个发动机能让它灵活行动。索尼公司也吸取了教训,去年推出了售价350美元的会说话的机器人。
日本机器人技术专家竹中京次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完全类人化的机器人,工程师们不应该只是闷在实验室里研究机器人技术。”
链接:
尽管商业开发计划受阻,但日本科学家仍研究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型机器人。
1.近日,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婴儿机器人,它具有1岁人类的智商和行为能力,身高130厘米,体重33公斤,会咿呀学语,还喜欢人们的抚摸。它身上装有197个传感器,在人们抚摸它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装在它眼中的摄像头则可以帮助它寻找玩具。
2.日本一家公司将推出一款能陪主人“聊天”的机器人手机。这款新型手机外形像个小机器人,有胳膊有腿,屏幕上还能显示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这款手机将于4月份面世,它应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能够了解用户的习惯。用户还可以与手机简单交流。
3.东芝公司的Aprialpha看上去像个大肚子的烤面包机,却可作为儿童、老人的看护。虽然没有腿,但ApriAlpah可与人交谈,查阅网上信息,大声朗读出来,当主人外出时还可帮助看家。通过与家用电器的无线连接,它还能关闭电视。
4.丰田公司制造的这个机器人DJ能指挥机器人交响乐队(包括小号手、鼓手)的演奏。在2005年爱知县世界博览会上,丰田机器DJ担任指挥的音乐会门票销售一空。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