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形成于幕府时代,来源于神道教,佛教,儒学以及皇国迷信。从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了忠于主君,尊敬祖先,孝敬父母;从佛教的禅宗(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得到了平静,服从,沉着,亲死;从儒学中得到了道德教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论。
武士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江户时代前,江户时代后,明治维新后。江户时代前主要崇尚主从关系,强调复仇和殉死,倡导为主献身。代表人物是剑道家宫本武藏。江户时代,武士道吸取了许多佛家思想,包括修养(安天命,尽忠孝,讲仁义),本份,得主尽忠,忠于主君,不顾身家,报恩,克己,面对死亡而不动摇。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荫。明治时代,提倡效忠天皇而不是效忠主君,提倡士魂商财,崇拜残忍,歌颂殉死。
经过十二世纪晚期的发展,武士道成在16世纪成为成文的准则。当19世纪中叶封建制被废除以后,武士道也被遗弃了,但他的影响,主要在军队中,仍然存在。
1899年12月,新渡户稻造用英文着书《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向西方介绍武士道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