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1月6日电(记者叶佳 吴谷丰)德岛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四国岛,是一个人口约80万、面积4145平方公里的小县,80%的土地是广袤的山区。在群山怀抱中的德岛,不仅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最近,记者有机会走进德岛,亲身感受了德岛地方文化的魅力。
阿波古国的民间舞蹈
德岛古称“阿波国”,阿波舞也因此得名。它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经过4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芋兰盆舞之一。在每年8月的芋兰盆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德岛街头,踩着鼓点翩翩起舞,超过100万游客共同起舞的场面堪称壮观。
阿波舞者的装扮有鲜明的特点,女舞者头戴折叠的斗笠,身穿日本夏季和服“浴衣”;女扮男装的舞者身着男式半截“浴衣”和短裤,头顶布质发箍,手持团扇;最有意思的是身穿“浴衣”的男舞者一律用布片包住头和脸的局部。传说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幕府时期,地位较高的武士也想加入庶民的舞蹈行列,又怕被认出来,只好将脸遮住,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成为男舞者的固定装扮。
阿波舞乍看动作简单易学,其实需要深厚的功底。女舞者的动作主要在手和头,踩着鼓点前进的同时,高高举过头顶的双手要不停地前后交替,变换姿势,初学者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觉得胳膊酸疼,更何况要长时间保持柔软优美的手部姿态。男舞者的动作是否到位,主要看身体重心能否一直保持在某一高度,腰部弯得越低动作就越标准。
尽管如此,由于动作简单,观看表演的人们很容易学会并参与进来,这也正是阿波舞的魅力所在。
德岛县活跃着许多表演阿波舞的团体,每当有庆祝活动举行时,必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此次为记者们表演的是一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团体“娱茶平”。“娱茶平”的一位男舞者已是90多岁高龄,但同样腿脚轻灵,进退有力,丝毫不逊色于年轻舞者。看来阿波舞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传统艺术在民间的复活
净琉璃是用三弦琴伴唱的一种日本特有的说唱艺术,在进行木偶表演的同时配合净琉璃说唱,就成了“人偶净琉璃”。
在19世纪后半叶的阿波古国,每个村、町的神社内一般都建有表演“人偶净琉璃”等传统艺术的舞台,是当时村民文化娱乐和集会的主要场所。
战后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村人口也渐渐稀少,大多数农村舞台已被拆除或者变成了仓库。
近年来,德岛各地都掀起了重建农村舞台、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活动。位于德岛中部神山町的小野樱露天舞台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秋天,在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小野樱露天舞台成功“复活”,开始重新上演“人偶净琉璃”。
在这个长9米宽约5米的木制舞台上,每3个演员共同操纵1个人偶,他们用黑色头套和衣服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分别负责操控人偶的头部、身体和双手。人偶大约为真人一半大小,手指关节可自由活动,眼睛也可灵活开闭,制作非常精细,衣着也如常人。丝丝入扣的三弦演奏,栩栩如生的说唱,加上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无不让人对这一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印象深刻。
小野樱露天舞台保存会会长小川一清告诉记者,这个舞台的“复活”,不仅仅体现了当地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珍惜和保护,更重要的是,村民努力通过这种方式给人口日渐稀少的神山町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世界第一座陶板名画美术馆
著名的大鸣门桥是本州和四国联络桥的一部分,在它旁边的鸣门公园内,有德岛人民引以为豪的世界第一座陶板名画美术馆——大冢国际美术馆。
这里展出的是采用特殊的陶板印刷技术、与原作尺寸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包括世界著名古代壁画及现代绘画的复制品等共1074件,其中不乏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壁画、莫奈、达·芬奇及梵高、赛尚、毕加索等名家画作。
这座美术馆不仅能使人们在1天之内遍览世界各地美术馆的珍贵收藏,更重要的是,陶板名画即使存放2000年以上也不会变色或变形,因此,它对于记录和保存人类著名文化遗产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从技术角度看还是从独特的构思方式看,大冢国际美术馆都称得上独一无二。
大冢国际美术馆由日本知名医药企业大冢制药集团于1998年修建。大冢制药集团的核心企业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正是在德岛起家并走向世界的。在其成立75周年之际,大冢制药集团投入约4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9日元)挖山建设了这座占地近3万平方米、拥有日本最大常设展览空间的美术馆。2006年的参观人数超过24万人次。
德岛的一方水土和文化养育了企业,企业又以这样的方式回馈社会,为振兴地方文化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德岛因地处四国岛最东端,自古以来被视为大和文化进入四国的门户。如今,在这片饱受大自然恩惠的土地上,德岛人民正在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宣传德岛文化,努力创造一个日本乃至世界“唯一的德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