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2007年度财政预算案日前在国会通过并开始执行。该预算案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核能开发与运用的预算经费今后将大幅增加。据日本原子能委员会核算,2007年度日本用于核能开发利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经费高达4831.55亿日元(约合41.55亿美元),与2006年度相比,增幅为9.4%。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政府希望通过大力推进核能开发和研究,破解能源困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就一直将核电开发作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备加重视。早在1954年,日本开始了以核电为代表的民用核能开发相关技术的研究。自1966年第一座核电站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日本的核电规模以年均新增1.5座核电机组的速度迅猛增长,核电在日本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比重也随之节节攀升。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更加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发展和自给率的提高,其中核电更是被视为替代石油能源的主力能源而受青睐。上世纪80年代末,核电占日本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首次超过石油、天然气、煤和水力等传统能源的发电量而跃居榜首,占全国总发电量约三分之一。截至2005年底,日本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动力反应堆为54座,总功率为4800余万千瓦,其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名列世界第三。同时,大规模开发利用核电还使得日本的能源自给率由原来的4%上升到现在的18%左右,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核电在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日本国内核原料的天然储备十分有限,根据1995年探明的储量,其天然铀矿资源仅有7000吨左右,而2006年的需求量就达8000吨。为满足核电站的原料供应,多年来日本政府在核原料进口、核电技术的研发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不惜斥巨资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购入核原料,增加核原料的储备。在大量进口核原料的同时,日本还十分注重核废料的后处理和再利用。自1993年开始,日本斥资2.14万亿日元(约合190多亿美元),在青森县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核废料后处理工厂,该工厂于2005年建成,计划今年投入商业运营,年处理核废料能力可达800吨,每年还可从核电站使用过的核废料中提炼5吨至8吨钚。 日本《原子力政策大纲》提出,到2030年将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保持在30%—40%,大力加强核废料的后处理和再利用,推动快速中子增殖反应堆进入实际运用阶段等战略目标。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制定了“核能立国计划”,其中包括准备投资新建、扩建和改建核电站;再建一座大型核废料处理厂以强化核废料的浓缩和后处理能力;以“官民一体”的方式开发新一代轻水反应堆;创设“核能人才培养工程”,为核电事业提供人才保证等。舆论普遍认为,“核能立国计划”的提出,表明日本政府已经将发展核能提升到立国之本的战略高度,反映了日本力图通过发展核电事业来弥补资源贫瘠的先天不足,减少对海外的能源依赖,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状况的迫切愿望。该计划如能顺利实施,不仅会为日本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同时也将影响日本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 |